南、北兩軍在湘東醴陵、攸縣方向也展開了戰事。安徽援湘司令李傳業率安武軍十營于十月底抵長沙,傅良佐令其由醴陵進攻攸縣,得手后“由攸縣進攻衡州之背”,策應賀家山正面戰場。
李傳業以幫統高世續率兵五營自醴陵出發,幫統馬聯甲率兵三營由朱營出發,對攸縣分進合擊。
攸縣位于湖南東南部,羅霄山脈中段武功山西端。東鄰江西萍鄉、蓮花,西連淥口、衡東;南達茶陵、安仁,北接醴陵。交通便利,素有“衡之徑庭、潭之門戶”之稱。
十一月七日,高世續所部首先進抵距攸縣二十公里之新市。這時,廣東護國軍第一軍副司令邱渭南部已進駐攸縣,在攸縣至新市地域內布兵設防,嚴陣以待。
八日拂曉,雙方在新市西側山地展開激戰。戰至十日,邱部因兵少不支,遂放棄新市、攸縣,退守耒陽。
安武軍于十日上午占領攸縣。
在南北兩軍在湘南鏖戰之際,陸榮廷于十一月十日在梧州召開有桂軍、駐粵滇軍、海軍和軍政.府代表參加的軍事會議。
鑒于北軍源源入湘,湘南戰事吃緊,決定由李烈鈞率領駐粵滇軍、海軍和陳炯明之粵軍,聯合進攻閩浙,以分散北軍兵力,減輕湘南護法軍的壓力。
但梧州會議剛結束,忽然傳來攻湘北軍第八師師長王汝賢和第二十師師長范國璋宣布停戰議和的消息。
原來,王汝賢、范國璋都是接近直系的將領,對段祺瑞的武力政策持有異議,對傅良佐督湘也深表不滿。在“兵疲力頸、損兵折將“的情況下,不愿意再替段、傅賣命,于十一月十四日發出通電,主張南北軍立即停戰議和。
電云:“天禍中國,同室操戈,政.府利用軍人,各執己見,互走極端,不惜以百萬生靈,為孤注一擲,挑南北之惡感,競權利之私圖,借口為民,何有于民?侈言為國,適以誤國。果系愛國有心,為民造福,則犧牲個人主張,俯順輿論,尚不背共和本旨。汝賢等一介軍人,鮮識政治,天良尚在,煮豆同心。
“自零陵發生事變,力主和平解決,為息事寧人計,此次湖南自主,以護法為名,否認內閣,但現內閣雖非依法成立,實為事實上臨時不得已之辦法,即有不合,亦未始無磋商之余地。在西南舉事諸公,既稱愛國,何忍甘為戎首,涂炭生靈?自應雙方停戰。懇請大總統下令,征求南北各省意見,持平協議,組織立法機關,議決根本大法,以垂永久而免紛爭,是所至盼!特此電聞。”
通電發出后,王、范二部自行停戰,并從衡山撤退。
北京的段祺瑞,本在等待湖南方面有更多的捷報和更好的消息,怎知一個月過去了,卻什么消息也沒有。就在前線戰況沉寂的時候,忽然晴天霹靂,傳來北軍王汝賢、范國璋的聯名通電,主張停戰撤兵,
王汝賢、范國璋突然主和,使湖南戰局發生了逆轉。傅良佐因對王、范的主和行動“既非空言所能挽回,又無實力以資鎮壓”,見南軍各路人馬長驅直入,于十四日夜與代理省長周肇祥乘軍艦匆匆逃離長沙。
段祺瑞對王汝賢、范國璋擅自停戰求和大為惱怒,但為了不使湖南輕易落入護法軍之手,只能對王汝賢、范國璋采取籠絡之策。
他一面將傅良佐、周肇祥免職查辦,一面委任王汝賢以總司令代行督軍職務,“所有長沙地方治安,均由王汝賢督同范國璋完全負責”。
這一任命正合王、范心意。他們宣布停戰,本意就想逼走傅良佐,取代督軍和省長之位。
王汝賢和范國璋一面在湘潭、株洲一帶集結兵力,一面向南軍提出按現有界線先行停戰,聲言一切問題留待和平解決。
湘粵桂聯軍識破王、范的緩兵之計,繼續向湘潭、株洲進攻。此時,北軍斗志已喪,望風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