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燮,汪經不起馮的苦求,到是勉強答應了;但是提出一個條件只掛名做幾天總理,只簽署幾個公文。
馮也是想找一個過渡,只要有人過渡,馮就可再請別人。于是,馮答應了汪的條件。
段祺瑞當然知道馮國璋的心意,更想看他的笑話,親赴總統府面請辭職。
馮自然要“誠心”挽留,在被段百般謝絕后,假意請段薦賢。
馮這邊的情況什么都瞞不過段,怎么就這么英雄所見略同,段推薦的恰好是汪大燮,并愿親往勸駕。
十一月二十二日,馮下令準段辭職,派汪大燮代理國務總理。
派人拿著命令找汪大燮副署,卻被其婉拒。
汪同時簽署了一紙空白命令,要求馮把繼任總理的名字填在上面。馮無奈,胡亂把王士珍的名字填上,總算大事辦成。
二十三日馮通電解釋準段辭職經過說
“以總理關系民國之重,鄙人與總理相知之深,斷不忍聽其恝然高蹈。但總理堅欲息肩,自商汪總長代理總理,不得已于二十二日準免本職。此后內閣改組,仍盼段公舉其所知,俾國璋得收指臂之效。段總理雖暫去職,而國璋倚重之殷,與段公扶持之雅,不異曩昔。”
馮國璋免了段祺瑞的總理職務,想乘機實現總統的大權獨攬,第一步是恢復袁世凱時代的大元帥統率辦事處。把名目稍微改一下,稱為軍事辦公處。
這個機構在黎元洪時代稱為軍事幕僚處。黎有心無力,沒有完成這個計劃。
但馮同樣沒有實現,因為皖系軍人紛紛通電反對。軍事辦公處的招牌只掛了兩天,就取了下來,仍然恢復軍事處老招牌。
汪大燮僅僅承認代理一個星期的國務總理,他天天催請馮發表繼任人選。馮硬著頭皮再找王士珍,要他出山。王還是不肯,因為這樣仍免不了“賣友”蒙羞,不過他答應幫馮物色一個人選。
王士珍幫馮國璋找的人,仍是那些大家都熟悉的有名氣人物,這些人早經馮敦請過而未答應,自然也不會答應王的。
馮急了,對王說“總理問題且先放下,請看我的老面子,先就陸軍總長吧!”
王還是推諉。
就在這個時候,下臺的總理段祺瑞忽然登門訪王,請王以北洋團體為重,先就陸軍總長。
王這才裝出十分勉強的樣子,答應到陸軍部看幾天大門。
王答應就陸軍總長后,北京軍警推舉代表到王宅請愿,他們眾口同聲說“請王老出山組閣,以鞏固北洋團體。”
這些軍警代表,不用說全是馮指使的。
十一月三十日馮又親自到王宅勸駕,不知是說了什么,看來王是答應了。
因為回到公府,馮就發布了派王士珍署理內閣總理,仍兼陸軍總長。
同時發表陸徵祥為外交總長、錢能訓為內務總長、王克敏為財政總長、江庸為司法總長、田文烈為農商總長、曹汝霖為交通總長、傅增湘為教育總長、劉冠雄為海軍總長。以蔭昌為參謀總長。
王克敏(1876年5月4日-1945年12月25日),字叔魯,浙江省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一九零零年以清朝留學生監督的名義到日本,并擔任清國駐日大使館的參贊。回國后也于外交部任職。中華民國成立之后,王克敏曾經于一九一七年,段祺瑞執政期間出任中國銀行總裁。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后,王克敏在同年十二月十四日出任日軍扶植的傀儡政權,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委員長一職。一九四零年三月,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并入汪精衛的偽南京國民政府后,又出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名義上王克敏歸汪精衛管轄,事實上自成體系。后來王克敏又出任偽南京國民政府的內務總署督辦、偽中央政治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