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錕本一直在直、皖兩系明爭暗斗中保持中立,忽然加入直系的長江三督要求停止南北戰爭,對于段祺瑞的皖系無疑是強地震。
徐樹錚跑到天津游說曹,這小徐很識人,也善于迎合人的心理。對曹錕承諾,只要要曹站在皖系這一方面,將來皖系在召集新國會選副總統時,定選曹為副總統。
他還對曹說長江三督以李純為首,南北和平如果實現,將來出人頭地的是李純,曹錕沾不了多少光。
對于往上走的雄心越來越大的曹錕,徐樹錚這些話很有誘惑力。曹知道將來的新國會必定是皖系控制,更知道徐樹錚在皖系一言九鼎,徐說皖系選他為副總統應該是十拿九穩的。這個副總統很了得,黎元洪和馮國璋就都是由副總統而扶正的,曹錕動心了。
二十一日,曹錕自天津在長途電話中向段祺瑞表白,說直系四督的那個電報未經他本人同意,他也從未參與那幾人的任何活動。
接到了這個電話,段祺瑞一顆懸著的心放下了。
實際情況是,李純曾向曹錕要求,大家聯合提出一個促進南北和平的電報,曹錕沒有明確態度。李純便認為曹是默認了,自南京把電報發出,以曹錕領銜。
曹錕看到電報影響太大,怕與段結怨太深,于是予以否認。這一來,直系自作多情拉曹錕做大旗,把自己搞得很狼狽。
為消除影響,經徐樹錚做工作,曹錕在二十二日單獨發出通電主張以南軍退出長沙為南北議和的先決條件。
這是公開表明,十一月十八日的電報與其無關。而提出南邊不可能接受的條件,看似主和,其實是主戰的。
曹錕通電發表前后,安徽督軍倪嗣沖,奉天巡閱使張作霖,督軍楊善德、盧永祥、張懷芝、張敬堯、李厚基等紛紛表示支持段祺瑞。主張繼續對南方作戰,一時間主戰派聲勢大振。
皖系叫戰,直系叫和,爭論不休。皖系說能戰始能言和,應該以戰迫和。直系說和以示誠意,以和為手段,如果不能達到目的,再戰才能氣壯。
至此,北洋派的兩大派系,直系和皖系的矛盾公開化了。
辭去陸軍部次長的徐樹錚,成了最活躍的人,在天津呼風喚雨。先把搖擺中的曹錕從直系中拉過來,又策劃出一個以張作霖為首的組織,所謂的秦、晉、皖、奉大聯盟。這個督軍大聯盟,好像又是督軍團再版。
據說日本公使也來見馮,放出威脅口吻,他說“中國局勢正面臨極大困難,內閣不可更動,一更動必定有大亂子。”
然而,此時候的馮國璋,看到段祺瑞就有氣,和那會的黎元洪鐵了心倒段一模一樣。別說是段主動提出辭職,就是段不請辭,他也要想辦法把段搞掉。
頭等大事是找人接段這個總理,能不能干得了先不說,得有人把位置頂上,免得夜長夢多。他首先去找王士珍,苦口婆心地求王顧念多年交情,出來幫他。
這個時候,王士珍這樣的老好人怎會沒事找罪受?結果,王士珍仍然和黎元洪請他時一樣態度,怎么說也不肯。甚至反過來苦苦求馮,別讓他做不是人的事。說和段幾十年交情了,怎肯賣友?他不止是不肯接受總理職位,連陸軍總長一職也稱病不肯就職。
馮請他推薦人選,他嘟囔了半天說“還是想法子讓老段出來干,這樣,我可以當這個陸軍總長。”
馮最怕聽到這樣的話,趕忙告辭。
馮國璋又去找熊希齡、田文烈、陸徵祥等,這些個精明人個個拒絕。誰都知道段不是真心請辭,而只是要條件。馮和段都惹不起,何苦在馮、段中間受夾板氣。
這年頭很多人都想當官,而且是越大越好,可現在怪了,放著個國務總理楞是沒人干。一切都是黎元洪走過的路,黎是碰了一大堆釘子后,哀求到了伍廷芳,才免了段的總理。還不錯,馮最后找到了病懨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