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了一則新聞“王揖唐派一個代表來請見,我已嚴詞拒絕。”
除了發消息,王還憑空捏造了許多情況向北京政府報告,如“上海形勢轉佳,與各方接洽頗有進步。”
還偽造了許多上海團體印發的傳單,吹噓他在上海如何受歡迎。
此公臉皮很厚,不管別人說什么,他都我行我素。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那么的怕死,他下榻的哈同花園曾發生炸彈爆炸,竟也駭不倒他。
本來就名聲不好,這一系列的劣行,只能讓他更加聲名狼藉。
這時候的王揖唐,幾乎成了過街老鼠,到處都是喊打之聲。
不過也有例外,已經被南方邊緣化了的,寄寓上海的孫中山先生,此時卻公開發表談話,主張可以和談,不必反對某一個人。
他的理由是,南北正處在戰爭狀態中,只有對敵人才有進行和談的必要,如果對方是一個朋友,就用不著開談判了。因此,對于敵人所派的代表,用不著研究他是什么樣的人。
孫同時認為,談判不必在中日軍事協定等問題上斤斤計較,以致本末倒置,把國會列為次要問題。指出恢復國會是關鍵性的問題,如果恢復國會,則一切未經正式國會通過的賣國條約和亡國借款,都會宣布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