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所部整裝離開之時,也就是湘軍進軍之日。
但是,當時的形勢對湘軍來說并不樂觀。
張敬堯是北洋勇將,軍隊已經擴充到七萬人。他自兼北軍第七師長,直屬的部隊則有湖南暫編第一第二兩師和第一混成旅。歸他節制指揮的還有協助長沙防務的第十一師(師長李奎元),駐防湘潭的第廿師(師長范國璋),駐防常德的第十六混成旅(旅長馮玉祥),駐防湘東的暫編第一師(師長張宗昌)和安武軍一部分。
衡州和寶慶是長沙的前方兩個據點,張敬堯派他手下的兩員大將,湖南暫編第一師長田樹勛守寶慶,兼長寶鎮守使,第二師長吳新田守衡州。
南軍方面,湘桂軍各據有郴永一隅之地,不過沅水上游的廣大地區則屬于湘西民軍勢力范圍,所以南軍占領區的面積也不算小。
張敬堯(1881年—1933年5月7日),字勛臣,安徽省霍邱縣人。
幼年當過糧坊學徒,后流落山東,因犯殺人罪潛逃京津地區。一八九六年參加袁世凱的北洋新軍隨營學堂,結業后任排長。一九零六年入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后一直在北洋軍中任職。一九一一年任第三鎮十一協二十二標標統。
辛亥革命爆發后,張敬堯率一營為先遣隊開往武昌進行血腥鎮壓,因“殺敵驍勇”提升為團長。
一九一三年二次革命期間,張敬堯率部從湖北進攻江西,鎮壓革命,又擢升旅長兼南昌衛戍區司令。一九一四年段祺瑞出任河南都督,張敬堯隨段祺瑞開往河南鎮壓白朗起義軍,因鎮壓起義“有功”,被升為陸軍第七師師長,調駐北京。
一九一五年八月,張敬堯聯合北洋軍界四十四人召開軍警大會,鼓吹擁護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爆發后,張敬堯被袁世凱任命為第二路軍司令,晉升陸軍上將,率部進軍四川鎮壓護國運動。
一九一七年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后,任命張敬堯為蘇魯豫皖邊境督辦。南北戰爭北軍攻占長沙后,又被任命為湖南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