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各派各系軍人聯合驅逐滇黔軍時,曾在重慶成立聯合辦事處,推第二軍軍長劉湘為處長,第一軍軍長但懋辛,第三軍軍長劉成勛為副處長。這個聯合辦事處長其實就是督軍或者總司令。
一九二零年十二月十日,四川軍人在重慶開了一個軍事會議,在會議中作出了四川自治的決定,這個決定由全體川軍將領署名公布。四川是繼湖南之后第二個宣布自治的省份。
將滇黔軍從四川趕出,在北京政府看來,也就表示四川已擺脫西南的勢力范圍,于是發表了劉存厚為四川督軍,熊克武為四川省長,但遭拒絕。熊克武通電拒絕接受省長,全體川軍將領也聯名通電否認北京政府對四川的人事命令。
迫于形勢,投向北方的劉存厚也不敢接受督軍任命,只能贊成自治,在成都掛起了籌備自治的招牌。
不過,他打了一個密電到北京,表示自己始終擁護“中央”,由于目前四川環境特殊,所以不能公開表示態度,請“中央”予以諒解。
北京政府在四川碰了釘子,很沒面子,竟把劉存厚的密電公布出來,借以遮羞。這一來劉存厚變成川人之敵,大家都罵劉口是心非,小人一個。
劉存厚怎么也沒想到北京政府會如此待他的,除了打電報到北京,埋怨北京政府不該把他的密電公開,使他無地自容之外,也無之奈何。
此前,劉存厚曾收買劉湘的部下,以軍長職務為餌,引誘劉湘的部下第二師師長陳能芳倒戈。結果被劉湘發現,陳能芳被撤職。而在唐繼堯還未下臺時,劉存厚曾派周揚前往昆明,勸唐反攻四川,自己愿為內應。周揚經過嘉定時,被第八師師長張體乾捕獲,搜出劉存厚的親筆信和秘電本,把周揚移送在重慶的“聯合辦事處”處理。
這一連串的事件加到一起,徹底激怒川軍一二兩軍的將領們,他們聯名斥責劉存厚“阻撓自治,傾心北廷,包辦選舉,自居督軍,擴充軍隊”,并決定第一軍擔任北路,第二軍擔任東路,兩路會攻成都。
“聯合軍”要取成都,劉存厚所屬的邊防軍司令賴心輝首先倒戈,由保寧開往潼川,綿陽來會合北路軍。劉存厚所屬的陳國棟、唐廷牧兩師長也派人與劉湘聯絡,鄧錫侯、田頌堯兩師長則采取了觀望的態度。
面對眾叛親離、土崩瓦解的局勢,三月十二日劉存厚在成都被迫通電下野,退出成都,帶著他的部眾萬余人退到陜南寧羌一帶。
聯合軍開進了簡陽、新都,對于退往新繁、彭縣的鄧錫侯、田頌堯兩師采取了和平辦法,進行了吸收改編。
川軍將領公推劉湘繼任川軍總司令。
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八日,貴州僅次于湖南和四川之后,第三個宣布自治。
一九一九年底,王文華、何應欽、谷正倫等新派人發起成立“貴州政治委員會”,要求審議貴州政治上一切應興應革事宜,謀劃廢除督軍。
而舊派劉顯世認為“廢督就是逼我死”,組織力量“倒王”。建立了反對王文華的秘密組織——靖難軍,由劉顯世控制的游擊軍也陸續向貴陽集中。
一九二零年十月初,王文華決定讓駐扎在四川的黔軍“回黔就餉”,以配合在貴陽的警察廳長何應欽發動政變。他自己則以養病為名前往上海,以免被人指責“以甥逐舅”“以下犯上”。王文華還囑咐部下重在奪權,不要傷及劉顯世。
十月下旬,黔軍陸續退回貴州省內。劉顯世急調游擊軍三個營趕往貴陽,并連日與熊范輿、何麟書、郭重光等人籌劃應對之策,準備等游擊軍集結完畢,先消滅何應欽在貴陽的武裝。
這一情況被何應欽探知,遂密令黔軍的警衛營火速趕往貴陽。劉顯世明知警衛營是王文華的精銳部隊,人員素質和裝備在黔軍中都是最好的,但因為該營營長孫劍鋒是自己長子的妻兄,副營長林子賢是自己次子的妻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