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得像波浪鼓。
此時的黎心灰意懶了,吩咐手下人替他預備專車,讓他下臺到天津去。
黎剛有這樣表示,高恩洪立即毛遂自薦說“總統是我到天津迎接到北京來的,現在我愿意送總統到天津去。”
高這話是表示他有始有終,表示他對黎的忠誠。怎知馬屁拍得實在不是地方,也不是時候。
黎元洪認為他的這句話簡直是在興災樂禍,要推他下臺,因此大為光火,沒頭沒腦地把高大罵一頓。
二十七日,眾議院進一步通過了查辦王寵惠、顧維鈞一案,認為他們都是與羅案有關的人物。
黎再打電話請曹、吳提出組閣人選,他們卻都回電說“組閣為元首特權,決不加以干涉。”
這一天,金永炎由洛陽回來,帶回了吳佩孚的真實意見,不堅持維持王內閣。只不過在未來新閣中,至少要保留孫丹林、高恩洪兩人中的一人,至于閣揆人選,除了津保派外,由任何人擔任都不反對。
黎知道吳佩孚的態度后,似乎抓住了救命稻草。二十九日黎元洪派李根源把下臺已久的汪大燮找進公府來,見面時沒什么寒暄,直接拿出填寫命令的空白紙,不問汪是否同意,就填了汪大燮的名字,派他署理內閣總理。
汪大燮為人平和、清廉,在北京政壇上是個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開創新局面談不上,但肯定是“維持會長”的合適人選。因此每當政潮最激烈時,他便時不時地被拉出。
他在民國六年任外交總長,段祺瑞辭國務總理職,曾代理了九天國務總理。那是因為直皖兩系水火不相容,段掛冠而去,總統馮國璋找不到適當人選,只好拉汪大燮來填空,現在黎元洪是舊戲重演。
這是個老實人,理解萬歲,不想難為別人。但還是老態度,事先聲明代理之期不超過十天。
十一月二十九日,黎任命王正廷長外交,高凌霨長內務、許世英長司法、彭允彝長教育、李根源長農商,其余閣員都沒有變動。
前任王內閣的閣員一律辭職照準,只有財政總長羅文干是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