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政.府大總統放棄回師廣東的計劃,下令福建許崇智部會同駐桂滇軍分向湘贛進窺武漢,奉軍則直搗北京。
對奉張的提議,南方政.府大總統未做考慮,他認為沒有自己的根據地,一切都無從談起。
因此而電令入閩各軍改編為“東路討賊軍”,以許崇智為總司令,黃大偉為第一軍軍長、許兼第二軍軍長、李福林為第三軍軍長,蔣中正為總部參謀長。
由蔣中正協助許崇智對東路討賊軍各部進行整編,每軍編四個旅,三個軍共十二旅。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出兵討賊,就得張羅錢。
這時,南方政.府大總統派駐香.港的人員鄧澤如、古應芬、林直勉、林樹巍、李文范等已經在籌組駐港辦事處,主要任務是籌措軍餉。推胡漢民遙領處長,下設三科:古應芬為第一科,林直勉為第二科,鄧澤如為第三科。
鄧澤如(1869—),名文恩,字遠秋,號澤如,以號行。清光緒年間,以契約勞工身份到馬來西亞謀生,逐步發展成為南洋知名的實業家。一九零七年,鄧澤如加入同盟會,任馬來西亞分會會長。為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數次籌款,接濟軍費。
一九一二年回國,開發礦業,一九二零年擔任廣州軍政.府內政部礦物局局長兼廣東礦務處處長。
擔任過國民黨廣東支部長以及一、二、三、四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等職。
早在一九二二年十月,南方政.府大總統就已正式任命鄒魯為駐香.港特派員,鄧澤如為理財員。要求他們兩人和衷共濟,調和其他人的意見,以期早日達成剿滅陳炯明的大業。
三十一日,鄒魯偕李文范抵香.港,不久駐港辦事處便正式開辦。期間,滇桂軍將領楊希閔、劉震寰、蔣光亮、劉玉山等均派代表來港接過頭。
鄒魯(1885—1954),原名澄生,后改為魯,字海濱,廣東省大埔縣人,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革命黨人,中山大學首任校長。
一九零八年,鄒魯與朱執信策劃廣州新軍起義。武昌起義后,鄒魯與朱執信、陳炯明、胡漢民于廣州起義。一九一四年,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創辦《民國雜志》,鄒魯任民國雜志之編輯,積極參加反袁世凱斗爭,并撰寫《袁世凱之對內政策》等文章。
一九二三年,鄒魯曾受孫中山委托,和胡漢民等五人暫行總統府職權,鄒魯出任財政廳長,其間被譽為理財總舵手。
南方政.府大總統曾于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三日,有函廣西的滇軍總司令張開儒:“茲特派鄒海濱(鄒魯)兄回港,與各方策應接濟。海濱于民黨屢次圖粵,皆有力量,且深知粵桂軍之情,故使在港溝通一切,妥為照應,即乞時與接洽為荷。”
廣西境內有兩支系統不同的滇軍,一支由張開儒所率領,原是顧品珍的部屬,顧品珍失敗后從云南退出。雖然看起來是顧品珍的殘部,但實力還是有的,建制也很完整。由于人事關系,張開儒雖有總司令名義,卻不能統領這支軍隊,實權在楊希閔手中。
另外一支朱培德部是早就在兩廣的滇軍,曾隨孫北伐,后因前次討伐陳炯明失敗而退至廣西。
楊希閔曾派代表黃實到香.港和鄧澤如聯絡,要求幫助軍餉。十一月八日,鄧交付黃實港幣四萬三千元,省行券一萬元作為楊部發動討賊的經費。
鄒魯在港,曾和李烈鈞、古應芬、吳鐵城、謝良牧、譚啟秀、廖湘蕓、魏邦平等分頭布置討賊事宜。也曾致書陳炯明,勸陳及時覺悟,撤出廣州,否則當兵戎相見。
陳炯明自然時刻關注南方政.府大總統的一舉一動。但因許崇智在福建整軍,他的注意力集中于福建方面。從前他自己也是從福建回師廣東的,他怕許等循他的舊路而來,因此于十月六日派洪兆麟為援閩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