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可。
《現代評論》,是一本綜合周刊,1924年12月13日在北京創刊,王世杰負責編輯,主要撰稿人有燕樹棠、高一涵、周鯁生、陳西瀅、陳翰笙、張奚若、李四光、胡適、唐有壬等,多為留學英、美的教授學者。徐志摩、丁西林、凌叔華、聞一多、沈從文、胡也頻等亦有文學創作在該刊發表。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文藝、哲學、教育、科學等各方面。
這些文人聚到一起就要做些文人干的事,愛張羅事的徐志摩見到從日本取道回國的胡適,覺得機不可失。
胡適曾于1923年左右參與新月社的早期活動,是當時的主要成員之一。此時,聞一多、趙太侔、余上沅、梁實秋、饒孟侃等人已陸續來到上海,而潘光旦、張禹九、劉英士等人也新從海外歸來,故友新知的慫恿和支持使辦《晨報》副刊辦到灰心的徐志摩,重新燃起了開書店辦雜志的熱望,希冀著擁有自己的一塊文學陣地。
刊登在《申報》上的《新月書店啟事》,委實道出了新月同人的這種迫切心情:“我們許多朋友,有的寫了書沒有適當的地方印行,有的擱了筆已經好久了。要鼓勵出版事業,我們發起組織新月書店,一方面印書,一方面代售。預備出版的書,都經過嚴格的審查,販來代售的書,也經過鄭重的考慮。如果因此能在教育和文化上有點貢獻,那就是我們的榮幸了?!?
胡適回國后不久,新月社的人們便聯絡商議,由大家招股集資,籌辦一個新月書店。因為胡適的的聲望和威信,大家推胡適為董事長,張禹九任經理。
于是,6月30日的《申報》上登出了一則廣告:“新月書店開張啟事本店設在上海華龍路法國公園附近麥賽而蒂羅路一五九號,定于七月一號正式開張,略備茶點,歡迎各界參觀,尚希賁臨賜教為盼?!?
新月書店的開辦,以徐志摩關系多、人事熟,因而出力也最多。胡適掛著董事長的名義,自要多盡一點股東的義務。答應把《白話文學史》修改出來,給新月書店出版。
這部書,原是1921年冬天,胡適在教育部舉辦的第三屆國語講習所講授“國語文學史”的講稿。第二年又到天津去講,他住在旅館里,把這“國語文學史”的稿子修改了一遍。后來,北京文化學社竟把這本講義排印了出來,封面上印著錢玄同題寫的書名,書前有黎錦熙寫的“代序”,儼然是一本正式出版物了。胡適得知以后,覺得“拿這種見解不成熟,材料不完備,匆匆趕成的草稿出來問世”,自己感到“十分難為情”,便決心修改這部書。這次修改,幾乎是重寫。而且把“白話文學”的范圍放得很大,實際上是寫一部中國文學史。
由于書店剛開創,稿子催得緊,胡適“隨寫隨付排印”,仍是匆匆趕成胡適自己也仍有諸多的不滿意。但這部書,是用近代科學方法來研究和整理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第一部著作,草創之功還是必須肯定的。只是始終未能續完,又是“半部書”。
新月書店開辦不久,原在北京出版的《現代評論》,也移來上海編輯出版;他們又著手籌創一個《新月》雜志。這刊物的籌創,曾經發生一點波折。
據梁實秋在《新月前后》一文中透露說:“雜志的籌劃,最初是胡先生、志摩、上沅負責在進行,有了成議之后,上沅到了閘北斯考特路潘光旦家,宣布雜志由胡先生任社長,志摩為主編。當時聚集在光旦家的聞一多、饒孟侃等表示異議,表面上是因為社長主編未經同人推選,手續不合,實際上是新月一批人每個都是堅強的個人主義者,誰也不愿追隨在別人之后。志摩是何等圓滑的人,立刻主張改為集體制,胡大哥根本不列名其間。”
而素以涵養好著稱的胡適也為此也鬧了場很大的脾氣,他給徐志摩寫了一封信,表示“決計脫離新月書店”,并且向董事會提出了類似于最后通牒的幾項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