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20日,胡適正在巴黎游說時,收到紐約轉來的電報,蔣介石敦請胡適出任駐美大使,以取代將要卸任的王正廷。胡適做“國民外交”義不容辭,責無旁貸,而做食俸祿的官——駐美大使,那可是件承顏候色的差事。這對他這個無黨無派、自由自在慣的人來說,實在是勉為其難。況且,他曾許諾士林,不入政界,不愿為官。
然而,這是什么時候呀!國家和民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作為一個熱血知識分子,總不能將清名虛譽置于國家利益之上吧?
他的好友、駐法大使顧維鈞和駐英大使郭泰祺相繼來電,勸說他就任駐美大使。行政院長孔祥熙也打來電報說:“介公及弟甚愿借重長才,大使一職,擬由吾兄見屈?!?
不過,他還在猶豫之中,理由是:“二十余年疏懶已慣,決不能任此外交要職”,他將準備的回電交于朋友們看。
真是奇了怪了,過去,無論什么事,征求朋友意見,總是有贊成有反對的。但這一次一邊倒,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對,都認為國難當前,不應“推卸此事”。
胡適自然是個有責任、有擔當之人,也很看重朋友們的意見。在一個星期里,他都是心緒煩亂,整夜整夜的失眠。直至7月26日,他終于下定了最后決心,艱難地作出了選擇。
他在日記中寫道:“半夜后始決定,此時恐無法辭卸;既不能辭,不如‘伸頭一刀’為爽快。故最后修改電文為接受此事。”
修改后的電文是:“國家際此危難,有所驅策,我何敢辭。惟自審二十余年閑懶已慣,又素無外交經驗,深恐不能擔負如此重任,貽誤國家,故遲疑至今,始敢決心受命。”
此時,胡適清楚,還需要做一個人的工作,就是夫人江冬秀。因為,夫人一直不愿他涉身官場。
在很多人眼里,胡適與江冬秀,一個是大才子,學者、教授,一個是大字不識的鄉(xiāng)下小腳老太太,從外形到知識到思想境界,他們都很不般配。世人甚至把“胡適的小腳夫人”,列入民國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
民國歷史上,有許多“名人”的包辦婚姻,大多過得不幸。
比如,徐志摩和他的前妻張幼儀,一個是留學國外的風流才子,一個是他口中的“小腳女人”,徐志摩因為文化水平、思想差距的不可調和,在張幼儀懷著身孕時,提出離婚。
比如魯迅與朱安,朱安雖未“被離婚”,卻也一輩子只能做周家的女兒,寂寞孤苦終身。
但胡適與江冬秀,這一段本來由命運促成的可能會釀成悲劇的婚姻,卻在兩位有愛有智慧的人的共通努力下,成為張愛玲筆下的,“舊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必須指出,胡適和江冬秀的夫妻關系,絕對不是靠江冬秀耍狠來維系的,而是他對她有真實的依賴和欣賞。
夫妻之間,很重要的方面是一起生活,一起生兒育女。
實際上,在生活中,胡適越來越離不開江冬秀。江冬秀對他的照顧可謂十分體貼周全,細致入微。
比如,胡適在美國當大使期間,有一天穿上江冬秀寄來的衣服,發(fā)現(xiàn)口袋里竟裝著7副象牙耳挖,他回信說:“只有冬秀才會想到這些。”
還是在美國的時候,江冬秀在胡適的領帶下縫了一個小拉鏈,里面藏著一張5元的美鈔。她的考慮是,萬一錢包被人搶了,還有這5元錢可以搭一輛計程車平安回家。
江冬秀雖然識字不多,但是生活能力卻很好。她廚藝很好,尤其擅長安徽菜。經常做了好吃的菜,請胡適的學生、朋友來家里吃飯。而且面對胡適的那些文人學者朋友,江冬秀的態(tài)度從來不卑不亢,為人爽朗、親切。她給居住在家里的學生縫厚棉褲,把胡適的皮衣送給學生御寒,曾在胡適家中住過相當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