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額,摩氏如此回答:“我今天的聽覺不大好。很奇怪,我聽起來好象是七塊五毛。”這種譏諷語氣,是任何身臨其境者都難以忍受的。陳光甫只能強忍,與摩根韜周旋。
胡適曾為此感慨:“光甫辦銀行三十年,平日只有人求他,他不消看別人的臉孔,此次為國家的事,擺脫一切,出來到這里,天天仰面求人,事事總想不得罪美國財政部,這是他最大的忠誠,最苦的犧牲。我很佩服他這種忠心。光甫做此事,真是沒有一點私利心,全是為國家。他有時也很憤慨,說:‘我頭發白了,還來受這種氣惱,何苦來!’我今天對他說,我最佩服他這種委曲求全的精神。”
其實胡適何嘗又不是如此。他經常對陳光甫說:“我和你都是逃走不掉的。”10月20日,胡適在日記里,又舉了美國派本杰明??富蘭克林赴法求援的例子。當年,富蘭克林在法國待了八年,終于與法國政府簽訂美法條約,借得巨額經費,為美國獨立戰爭做出巨大貢獻。他說:“此事可使我與光甫增加一點勇氣。今日之事,與當年相同,必須‘挨光’,必須有耐心。”
談判中陳光甫覺察到美方在政治上的顧慮,隨即提出了這樣一個方案:中國政府在國內開設復興商業公司收購桐油,在美國開設世界貿易公司向美國進出口銀行借款并代為出售桐油,由陳光甫本人同時擔任兩個公司的董事長。這樣的操作就更加商業化,淡化了政治性。
這一切實可行的方案立即得到美方的同意。10月24日,美國復興金融公司就已經準備好2000萬美元的借貸資金。
但就在此時,傳來了10月21日廣州淪陷,同時武漢告急的消息,美國政府馬上就對中國是否有決心繼續堅持抗戰產生了懷疑。
25日,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告知陳光甫和中國駐美大使胡適,只有證明國民政府繼續堅持抗戰的態度,羅斯福才有可能批準貸款。
胡適和陳光甫將情況告之國內,10月31日,蔣介石發表《為武漢撤退告全國同胞書》,表明抗戰到底的決心。11月11日,他又致電羅斯福,作出中國一定抗戰到底的保證。
但國務卿赫爾認為,這一借款就是純粹政治性的,日本肯定會認為這是援助中國抗日的行動,將很可能導致美國在華僑民和在華利益遭受巨大損失,甚至會將美國拖入這場戰爭。由于赫爾的激烈反對,借款暫時擱淺。
胡適和羅斯福有一層特殊關系,他們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同學。羅斯福總統晝夜忙碌,許多盟國大使很難有晉見的機會;而胡適卻得到他的相當敬重與信賴,晉謁晤談也頗多便利。
經過胡適和陳光甫的不懈努力,終于促成美國政府給予我國2500萬美元的第一次借款,即“桐油借款”。這數目不算大,但在當時卻是國際間相當大的一筆貸款了,而對于當時萬分困難的國民政府,更無疑是一針強心劑,對我國的士氣民心也起了相當的鼓舞作用。那時的美國政府,受中立法案的限制,我國原任駐美的王正廷大使,曾多次向美交涉借款,迄無成就;而胡適任大使短期內便告成功。能夠想到他付出了他何等艱難的努力,也可見美國政府對這位“書生大使”是何等的尊重。
桐油借款之后,國民政府指示胡適和陳光甫繼續在美國尋求更多的援助。陳光甫發現美國對錫的需求十分迫切,于是提出中國用錫礦為抵押申請貸款。
這次借款更加艱難,美國總統羅斯福接見胡適時,胡懇求總統“請美國再打一強心針,作二次之借款”。此后與陳光甫一起,為借款事幾次去見羅斯福總統。
1939年12月17日,是陳光甫五十九歲生日。12月6日,他在美國財政部與摩根韜會談,間隙時告訴摩氏,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假若能得到部長閣下的幫助,實在是一件最好的生日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