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28日,胡適到南京。在南京期間,他曾在一次茶會上向蔣介石提出改善今后大學教育應該有十年計劃的意見。
9月6日和9月7日,胡適分別對上海和北平的記者談到此計劃和教授面臨溫飽問題以及學.潮等問題。胡適強調,教授們吃不飽,生活不安定,一切空談都是白費。對于中國的大學教育,胡適主張走一條獨立自主的道路。
他說,國家經濟力量不足,勢難做到普遍提高教育經費。因此提議前五年預選五所大學,給予這些大學充分的經費,使其發展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有名的大學。再過五年,再選擇五所優秀國立大學,給予充分發展的機會。
胡適說,根據調查,本年共錄取自費、公費留學生2000余人,如果按照每人2000美元計算,一共要400萬美元。如果用這筆錢作為五所大學的經費,可以使這五所大學得到完善而成名。胡適說,現在可以提供第一期經費支持的大學是:北大、清華、浙大、武大、中大。這五所大學戰前已經具備很好的基礎,如果能夠得到充分的經費支持,一定可以成為世界有名的高等學府。至于第二個五年計劃,還要視以后各大學自身的發展而定。這樣經過五年、十年之后,中國可望有五所至十所設備完善、學術獨立的真正大學。
關于學.潮,胡適認為學者應為己,先充實發展自己;為己有余,始可為人。學生貼標語,喊口號,罷幾天課,不能解決問題。胡適再度提到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名言:“把你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他說,“現在一個教授薪水不如茶役,然而仍有人愿意繼續執教,學生破衣破鞋不怕,國家之有救,就在此了”。
不久,胡適寫成《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劃》一文,發表于當年9月28日的《中央日報》。
在中國建立幾所世界一流的大學,這是胡適終生的夙愿。這一點,從他1913年初寫《非留學篇》,到他1947年9月在《中央日報》發表《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劃》中不難看出。
《非留學篇》,顧名思義,就是批判中國留學政策的不當。胡適認為,留學只是“救急之圖,而非久長之計”,“久長之計乃在振興國內之高等教育。是故當以國內高等教育為主,而以留學為賓;當以留學為振興國內高等教育之預備,而不當以國內高等教育為留學之預備”。
胡適的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劃,如此前所說“在十年之內,集中國家的最大力量,培植五個到十個成績最好的大學。使他們盡力發展他們的研究工作,使他們成為第一流的學術中心,使他們成為國家學術獨立的根據地”。他說:“這個十年計劃也可以分做兩個階段。第一個五年,先培植起五個大學;五年之后,再加上五個大學。”
胡適在文章中寫道:“我很深切的感覺中國的高等教育應該有一個自覺的十年計劃,其目的是要在十年之中建立起中國學術獨立的基礎。
“我說的‘學術獨立’,當然不是一班守舊的人們心里想的‘漢家自有學術,何必遠法歐美’。我決不想中國今后的學術可以脫離現代世界的學術而自己尋出一條孤立的途徑。我也決不主張十年之后就可以沒有留學外國的中國學生了。
“我所謂‘學術獨立’必須具有四個條件:一,世界現代學術的基本訓練,中國自己應該有大學可以充分擔負,不必向國外去尋求。二,受了基本訓練的人才,在國內應該有設備夠用與師資良好的地方,可以繼續做專門的科學研究。三,本國需要解決的科學問題、工業問題、醫藥與公共衛生問題、國防工業問題等等,在國內部應該有適宜的專門人才與研究機構可以幫助社會國家尋求得解決。四,對于現代世界的學術,本國的學人與研究機關應該能和世界各國的學人與研究機關分工合作,共同擔負人類與學術進展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