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小冊子卻大量公開出售。
1959至1960年間,胡適又被卷進了總統連任問題的政治漩渦之中。(對此,筆者在后文中將詳加講訴)
最讓胡適煩心的事,是他卷入了“自由中國”事件。
《自由中國》半月刊1949年11月20日創刊于臺北。胡適在從中國大陸逃往美國的途中,應志同道合者的要求寫了一篇發刊詞,題為《〈自由中國〉的宗旨》。初期曾一度擔任《自由中國》雜志的發行人。
《自由中國》雜志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喉舌,反映的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意愿,表達的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呼聲,鼓吹的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政治綱領。而胡適是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靈魂與領袖,所以由他來闡明刊物宗旨和做發行人,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以后胡適主動辭去《自由中國》雜志發行人,這一職務改由他的好友雷震擔任。
這一派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他們的反.共立場是十分明確的。這些人又十分崇拜美國的民主制度,認為“反.共”事業在中國大陸遭到失敗的重要原因,在于蔣介石未能實行美國式的民主。雷震就對時政多有批評,他主張國民黨應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實行黨政分開和軍隊國家化,開放言禁。這樣就觸犯了蔣介石的大忌。
1960年9月,蔣介石趁胡適赴美期間。親自布置了抓捕《自由中國》總編雷震。
雷震(1897年6月25日—1979年3月7日),男,漢族,字儆寰,出生于浙江長興,祖籍河南省羅山縣周黨鎮雷畈村,中華民國時期政治家、政論家和出版家。1916年赴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留學,1917年加入中華革命黨。
1926年回到中國,曾任中學校長,隨即轉任國民政府法制局編審,為王世杰之部屬,1932年擔任中國國民黨南京黨代表大會主.席團主.席,1934年7月起擔任國民政府教育部總務司司長。
在抗日戰爭時期,獲得蔣介石的信任和提拔。
1938年7月,第一屆國民參政會第一次會議在武漢召開,汪精衛為參議會議長,雷震為議事組主任。
1940年,國民參政會成立憲政期成會,雷震出任秘書長。
1946年1月,雷震出任政.治.協.商會議秘書長,負責協商各黨派意見,迎接周恩來等共產黨代表團來南京,爭取國共及其它黨派相互合作。
1946年11月,任制憲國大代表兼副秘書長。
1947年4月,在張群組閣的行政院擔任政務委員。
1949年3月,胡適、雷震、王世杰、杭立武、傅斯年等人在上海聚會,商議辦份刊物,宣傳自由與民主,“以挽救人心”。刊物名字系胡適所取為《自由中國》。并曾赴溪口向蔣介石報告,取得其贊同。
1949年10月22日,自大陸抵達臺灣第二天,雷震便全身心投入《自由中國》創刊工作。
1949年11月20日,該刊的創刊號在臺北正式出版。在美國的胡適雖為發行人實為掛名,雷震為實際負責人,負責經費、邀稿、撰稿、校對、主持編輯委員會議等。第一任總編輯為毛子水,副總編輯為王聿修,聶華苓為行政編輯,發行部經理為馬之骕。
1956年10月31日的第十五卷第九期《自由中國》雜志,封面上用紅色套印了“恭祝總統七秩華誕”的大字,內容卻是“綿里藏刀”——由胡適、王世杰、雷震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撰寫的16篇文章,主題均是勸告蔣介石盡快結束獨裁專制,逐步實施憲政民主的現代政治制度。這份“祝壽專號”在臺灣島內轟動一時,先后增印了13次,印數達數十萬冊,被后世稱為“雷震10年牢獄之災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