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水關,
弘農王營帳中。
劉辯正坐在案桌后研讀《尚書》,門外有輪值的侍衛前來稟報道。
“殿下,公孫太守賬下別部司馬求見。”
康淵雖與孫堅去了虎牢關,但這汜水關內還是留有些士卒。
這輪值的侍衛就是康淵手下錦衣衛的人。
一來監視劉辯,隨時向康淵匯報情況。
二來也是為了保護劉辯的安全,畢竟作為天子血脈,還是有人覬覦的。
“公孫瓚?”聽了侍衛的話,劉辯不禁疑惑的看向荀彧。
固然荀彧足智多謀,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哪能憑空猜測。
“殿下不如便讓他進來一見吧。”
十幾路諸侯外加康淵留守的士卒,荀彧也不害怕這個別部司馬會做什么。
“讓他進來。”劉辯隨意的喊了一聲,依然看著手中《尚書》。
劉備的請求得到同意,臉上掛著喜悅便進來營帳。
他的身后關羽張飛形影不離的跟了進去。
“劉備劉玄德,拜見弘農王殿下。”
聽到劉備自報家門,劉辯抬起頭,看著劉關張三人。
心中暗道這三人長得當真怪異,尤其是領頭的,以劉辯的審美來說甚至有些丑。
“不知玄德深夜造訪殿下,所為何事?”
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臉人,劉備恭謙有禮,荀彧自然也是以禮相待。
騰出位置讓劉備坐下,自己則是站在了弘農王身后。
“備知道殿下落難,感念蒼生不易,殿下疾苦。特挑此時間前來拜會,聊表心意。”
劉備絲毫不覺得臉紅,開口便謊話連篇,不害臊的說著。
“你也姓劉?不知是哪一支?”
劉辯隨意的開口詢問道。
如今大漢的劉姓子弟,多數都是祖上為王,后世逐漸落寞。
像劉準那樣完全是碰巧姓了劉,才需要康淵給他編一個先祖。
因此劉備說出那一番看似仁義道德的話之后,劉辯就知道他是來拉近關系的。
再說劉備當年受封時哪里能見得上劉辯。
后來他更是遠離天子腳下,在青州邊陲做縣令。
這山高皇帝遠的,因此劉辯并不認識他。
要說后來劉備苦思冥想,終于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為何曹操、袁紹這些人能因同樣的功績留在洛陽,侍奉天子。
那便是身份問題。
“備乃中山靖王之后!”
劉備聽到弘農王開口便問道重點,面色一喜,趕緊說出了自己最為得意的“中山靖王之后”。
“原來中山靖王之后啊。”
劉辯頓時意興闌珊道,眼皮微微抬了一下,繼續看起《尚書》。
劉氏宗親,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劉邦和劉秀傳下來的。
劉邦開國大漢,傳兩百年,王莽篡權,后劉秀光武中興。
世人雖不分兩漢,但在血脈上來講,自然是劉秀傳下來的血脈,比劉邦傳下來的血脈更親近了。
再則就從血脈時間上來講,比如劉虞就是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的后代。
劉虞忠心為國,愛民如子,仁義道德,劉辯才尊稱他一聲皇叔祖。
而劉備乃是傳至西漢景帝,中山靖王之后,并且中山靖王子女多達百人,傳了幾百年,血脈稀薄,只能說是個姓劉的。
但你要說你是漢室宗親,讓如今有康淵做后盾的劉辯尊稱他為皇叔,是萬萬不可能的。
像日后的劉協,認同劉備的身份并稱他為皇叔,乃是因為劉協當時并無依靠,將劉備當成他的救命稻草。
殊不知劉辯如此平淡的語氣,只把劉備羞愧的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