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蔣干的一番“論戰”證明了自身的才干,袁耀亦是頗為滿意,將其暫時拜為參軍,留于身旁隨時聽用。
而就在諸使者各自差人回報袁耀出兵討逆的條件時,各家主面對著這苛刻的條件也并未一口應諾,而是猶豫思忖了下來。
十萬石糧草,百萬錢財……
這的確是獅子大開口。
縱然各家都能拿出來,但誰又甘愿平白無故的被割肉呢?
只是,時間一拖再拖,轉眼又是兩三日相過。
鑒于這段時日的收獲,黃巾更是有了一道大膽的決定,分兵攻略各家莊園,以更大限度的掠奪戰略物資。
雖然兵力分散令攻擊力度稍有受挫。
但由于有諸民眾的一力相助,各豪強間的武裝勢力卻也依然無法抵擋。
隨著此事尚且還在談判的時間內,又有數家遭受到抄家的待遇。
這一刻,各家主終究是坐不住了。
他們只得迅速差人聯絡各使者,縱然付出多大的代價,都一定要令袁軍快速開赴大軍前來。
這也就等于各家主對于袁耀的“敲詐勒索”變相承認了。
但這么辦法,他們無法聯合抵御黃巾,那也只能寄托于袁軍了。
而資助袁軍錢糧,也不過是9牛一毛罷了。
如果讓黃巾攻破,那就是百年積蓄毀于一旦了。
孰輕孰重,各家主自然心下門清。
這日。
諸來使依舊齊聚一堂,再度與袁耀商議著關于出兵一事。
“啟稟公子,我等各家已經在積極籌措錢糧,只待貴軍大軍一到,便一同前來犒軍。”
一位使者當先拱手說著,其余諸來使亦是紛紛予以附和,回應。
聞言,袁耀面上浮現笑意,遂道:“諸位,莫急,針對于這幾日來敵情似乎又有新的變化,耀有了新的策略。”
“只是或許此事還是需要諸位的鼎力相助呢。”
一語而落。
諸來使鄭重聽聞,遂一人不由相問著:“公子有何策略?”
“耀起初所需諸位各家資助百萬余錢財、十余萬石糧草……”
諸人剛聽到此話,瞬息間都面露緊繃之色,還以為袁耀又要忽然抬價呢,直到聽見后面的話語方才松了口氣。
“但現在耀為了大局考慮,只愿各家資助一半,剩下的一半錢糧則散于民,以收攏人心。”
一記話落,諸使者皆有些面露疑色,這袁公子在想什么。
他好不容易得到各家的資助,現在卻要將一半錢糧散于屁民,怎么回事?
他不會傻了吧!
屁民有何作用?
就在諸人疑惑滿滿時,袁耀從容不迫地予以解釋著:
“諸位,想必汝等應該也清楚目前汝東方面的局勢吧?”
“若不是諸位眼中所認為的屁民,黃巾焉能如此勢大,又何至于令各家主聯合一致卻也無法對抗?”
“而就是長時間以外皆飽受各家壓迫的屁民,反而造就了如今汝南方面嚴峻的局面。”
“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
最后一句話,是袁耀在心頭默默念叨的。
他很清楚,華夏自古以來,往往能夠顛覆一個王朝的,恰恰就是這些最不起眼,生活最底層而食不果腹,飽受壓迫的農民。
一席語落,諸使者陷入了沉思當中,這……好像確實說得有道理啊,的確是由于屁民導向黃巾,才令局面失控。
這也不是諸使者想不到,實在是他們不愿意去相信,底層屁民能左右戰局。
不過現在袁耀提出了一則策略,諸人卻是一致覺得可行。
拿出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