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糧草以及五十余萬財帛賑濟百姓,這誠意的分量可是極其厚重啊!
關鍵是,袁耀此次還沒有特意令各家額外資助,只是從自己的那部分里扣除。
這對于諸使者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反正付出的數目都一樣多,他們也不用在重新稟告,便可以自行做主。
另一面。
袁耀自然也有考量,他也不會在壓榨諸豪強。
百萬錢財,十萬糧草或許已經是豪強能出的極限,再多的話反而不美,容易導致雙方呈敵對關系。
“好!”
“既然公子如此心憂戰局,愿出讓錢糧安撫百姓,在下佩服,這便快馬加鞭回返向家主如實稟告此事,令早做安排。”
說罷,隨著出兵一行事務達成共識以后,諸來使也各自向袁耀告辭。
待諸使者離去,袁耀也嚴肅起來,召集諸將商議出兵一事。
他自然心知“兵貴神速”的道理,現既然各家豪族向他妥協了,那自然沒有理由在繼續拖下去遲遲不出兵。
此次,縱然是駐軍于上蔡的張勛接令以后也連日奔赴到汝陽聽令。
“張將軍,此次耀當親率本部主力徑直沿大道一路收復被黃巾所攻略的城鎮,然后大肆吸引敵軍引主力前來對峙。”
“將軍則時刻派遣細作探查,只要一旦發現黃巾后方空虛,則立即引本部三千軍力攻之!”
“盡數將連接各大山頭的下山要道附近的城池全部占領。”
“如此,黃巾將再無退路,只能在平原上任由我軍宰割。”
號令傳下。
張勛頓時面露嚴肅之色,拱手接令。
他麾下本就只有5000兵力,除卻還有留守上蔡以外,能夠可用的機動軍團也就3000余眾,的確是不適合作為主力出擊。
故而,他對于袁耀的排兵布陣也并未感覺到不妥。
相反,對于他如此年輕就能將戰術任命安排得井然有序,反而令張勛心生敬佩之色。
隱隱讓人覺得,跟隨這樣的主上日后必定有大好前途。
隨后,袁耀側首道:“紀將軍,你則繼續引領本部兵眾與周倉所部假意對壘,待時機已至時,則忽然匯合已經倒戈的周倉部,一同襲擊黃巾側后,斷其歸路。”
“喏。”
號罷,紀靈亦是抱拳道。
一記記號令傳下,袁耀于汝陽點齊主力,徑直奔大道開赴汝南已東。
一路之上,袁軍陣勢間旌旗蔽空,軍陣嚴整,一位位健兒面露飽滿的氣息,充斥著精銳的氣勢。
短短數日間。
袁軍已至汝南東部前線,諸豪強則一致組織前來迎接王師,以做犒師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