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那金燦燦的陽光,以及天藍色的天空,無不是太過壯觀。
對于敵軍來說,等待了如此之久,卻也是終于等到了一個天賜良機。
劉繇軍。
東麋大營。
一間營房里,此刻一身長約莫八尺左右,面目嚴肅且又俊郎無比,反而又不失風度,神情嚴肅,但也渴望著一副能夠建功立業的機會。
“啟稟太史將軍,小人們剛已經打探到最新信息,對面敵軍主帥袁耀竟然已經親自登上山嶺,正悄然刺探軍情,查探我軍的虛實。”
“哦?你說什么,袁耀上了神亭嶺,此言是否千真萬確?”
“那敵軍是否帶了兵力全抵至嶺上?”
聞言,斥候回稟著:
“啟稟將軍,據可靠消息,那袁耀只是親自挑選了十余名親衛騎士,并沒有大軍相隨。”
此言剛落,這位已經年過二旬的中年將領不由頓時間面露喜色。
“只有十余人?”
“好啊,好!汝速速前去傳令本部士卒集結,我軍的天賜良機已經來也。”
“此刻若是能夠將其一舉擒獲,那所屯駐的袁軍主力將不攻自破也!”
一時,聞訊著斥候的匯報以后,太史慈亦是頓時間面上洋溢著喜悅之色。
他深感時機已至……
此次袁耀幾乎不設防的在神亭嶺上出現探查己方虛實,那他只要有針對性的率部前去,憑自己一身勇武,擒獲袁耀豈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須臾間,太史慈麾下本部軍士數百余眾便一致集結完畢。
由于事出突然,太史慈深怕袁耀提前感知到危機從而聞訊退走,便并未在花費時間前去主營向揚州刺史劉繇予以請示出擊之事。
直到太史慈攜部離開駐地以后。
這則消息才傳到了劉繇的手中。
當聞訊太史慈率眾離開駐地卻不經請示時,劉繇頓時之間略微有些心生憤怒之色。
“太史子義究竟想做什么,他既然是探聽到袁耀在神亭嶺上出沒,想率部出擊忽然擒獲他,那為何不先差人稟告于我實情?”
此話落下,他再度生出不滿,沉聲道:
“眾所周知,袁耀此人雖年紀尚幼,但卻身性詭計多端,極其富有算計,若此乃他的計策,假意以自身為誘餌,實則卻是早已在神亭嶺上設下埋伏。”
“那他此去,豈不是自投羅網?”
話音落下,揚州刺史劉繇亦不由越發怒火中燒。
他很氣憤,太史慈出兵竟然不與他請示,而是擅自出擊。
不僅如此,張英等人本就與太史慈心生不合,此刻眼見著劉繇的神情,亦不由趁機落井下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