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部的抵御,甚至還有蔡瑁攜水師支援,導致周瑜軍無法再度前進。
荊襄戰局自然也就僵持于此。
時間一晃而過。
轉眼間,嚴寒酷暑的冬季便已暗然渡過。
陽春三月,乃是草長鶯飛之昂綠季節。
此時間,北方大地上,白茫茫的積雪已是融化消解。
入春過后。
北方各諸侯并未在第一時間再度延續爆發戰火。
而是立即抓緊一切有利的時間準備春耕等事宜。
由于北方地區糧食主產小麥等農作物,不似江南水鄉,以種植水稻為主。
小麥一般是一年一熟,故而在北方各州郡間,春耕都將是舉足輕重的頭等大事。
若是春耕耽擱了,那一年時間基本都將荒廢下來。
士民遂只能以往年的存糧度日。
但這只是正常情況下的生活。
若是耽誤了春耕,且又在這一年發生了蝗災、旱災或是水災等自然災害的話,那……
到那時,此情況將不堪設想!
似前番的兗州曹、呂會戰,各郡縣間便已經是支撐到了極限。
由于兵災,蝗災的影響,令兗州士民幾乎一整年是顆粒無收,在沒有了存糧以及收成的前提下,眾民眾的結局如何?
易子而食,或者是以草根樹皮充饑,直至發展到最后以人吃人的現象。
這無外乎是北方饑荒的最慘烈寫照。
為何皆言,古代乃靠天吃飯?
這就是由于上天的不穩定性。
沒有任何人能夠知曉,究竟在何時何地,會伴隨著自然災害的來臨。
若是一地間一整年風調雨順,那一切自當是皆大歡喜,當地百姓基本可以飽食為安。
可若是頻繁降下天災等自然災害的災禍。
那日子可就難過咯!
賣田賣地,賣兒賣女,全家皆淪為浪跡天涯的流民,不知何時就會喪命的結局。
兗州方面。
自從去歲休戰以來,曹操便已經在境內引用棗祗、韓浩,以及國淵等良才,并在郡縣內大肆將連年戰亂,大多數豪族早已舉族逃亡以后的荒地名正言順的收入囊中。
并且大肆將郡縣間食不果腹的流民召集起來。
將無主之地的荒地分賜給失地流民,令他們重回田間耕種。
此是為民屯。
最終秋收之時,以三七分成。
七成作為租地的費用以及賦稅。
剩下三成則民眾用于一家的生計。
此乃雙贏的局面,兗州百姓自然是極其愿意,且如今更是渾身干勁滿滿,似乎有著用不完的勁。
至于軍屯,則無需多言!
一切用度,自然是統一調配。
去歲間早已將這等準備工作做好,目前春耕的時節已經到來。
只見目前的兗州各郡縣可謂當真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在韓浩,棗祗的負責主持下,各郡縣的民眾正加緊投入到恢復生產當中。
在一番番的準備之下。
現下的兗州春耕進行得極其完善。
而此時的兗州牧曹操亦是借機巡視著各地,揮鞭望著田地間正在熱火朝天辛勤耕種,諸民眾皆是干勁滿滿的模樣。
他心下亦是笑容滿面。
沉吟了一陣,不由朝著從旁的荀彧說道:
“文若,照此看來,我軍待秋收過后,州郡間的生產便能持續恢復了。”
聞言,從旁的荀彧自然亦是附和著,遂拱手應道:
“主公,所言甚是!”
“只要春耕一切完美按照計劃進行,不出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