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怕喝酒誤事,皇帝幾乎是在宴席一開始,便迅速借太子作由,引入主題。
“太子在燕安表現(xiàn)不俗,不畏生死,無懼艱苦,帶兵浴血奮戰(zhàn),連贏幾仗,叫人刮目相看。可惜太子前幾日在一次突擊之中負了傷,需要療養(yǎng)……”
皇帝迅速給太子回京找好了說辭,并強加了榮譽。
眾人聞之,紛紛贊嘆。
皇帝又道
“虞將軍已與太子交接了領軍任務,太子雖百般不愿,強烈要求親自帶兵直至驅(qū)除韃虜,但朕心憂太子傷勢,強行招其回京了。太子幾日內(nèi)便將回到京城,屆時朕再為他辦宴慶祝他凱旋。”
眾人又是一番褒贊。
皇帝的笑意漸漸被鄭重取代。
“韃子奸猾,人數(shù)不少。虞將軍表態(tài)要在一月之內(nèi)肅清這幫賊寇。燕安剛經(jīng)歷了一個嚴冬,物資正是匱乏時。此刻朝廷大軍推進倒是容易,但軍需物資跟上卻還是略有困難。”
皇帝一開始便沒有遮掩此次壽宴的用意,所以此刻他也不多廢話,直入主題的同時,也示意了寧王。
寧王立馬走出來,好一番熱血沸騰地表態(tài)后,表示愿意慷慨解囊,為糧草軍備盡一分心。
他“拋磚引玉”,拿出了三千兩。
眾人面上不好表,心里還是咋舌的。
寧王母家不顯,他自己沒職務,也沒什么產(chǎn)業(yè),他王府每年能從王室分到的,也就八百兩左右。再有其他貼補加上,他一年最多也就千多兩的進賬,這一口氣拿出三千兩,對其他皇子或許不算什么,但對他來說,絕對是重頭了。
寧王這么大手筆出手,早就得了授意的殷家自然緊跟而上。
六萬兩!
恭謹送上!
財大氣粗,卻也是不得不。
場上頓時抽氣連連。
而皇帝則對殷家大贊特贊。
隨即,有備而來的眾人自然趕緊解囊。而有了兩位的珠玉在前,之后眾人自然也不好寒酸。
幾大族都是萬兩起步。
就是常家也給了一萬兩之數(shù)。
也就是半刻鐘的功夫,就籌到了近四十萬兩。
榮安拿出了千兩。她往日行善的口碑在那,眾人并不覺得少。虞博鴻在燕安抗戰(zhàn),也沒人會想要讓將軍府出一筆錢來。
很快,貴妃送來了一筆后宮眾妃嬪湊來的銀票。如此,勉強已有五十萬兩。
皇帝是比較滿意的,他個人又表態(tài)拿出十萬兩。
他打了一手好算盤。六十萬兩,燕安大軍那里第一個月需要的銀錢已經(jīng)到位。總之,他只會拿出這一筆,下月這個時候,虞博鴻再戀戰(zhàn)也得回!……
正事完成,又是一番慷慨激昂的表態(tài)后,宴席也就算正式開始了。
眾人舉杯恭祝皇帝生辰,可皇帝卻是舉杯起了身,走下御座,說了不少振奮人心的話……
他究竟說了什么,榮安壓根就沒聽進去。
因為從她跟著舉杯起,袖中便是一動。
蟲?
這個時候?有反應?
榮安看看自己杯,她有著身孕不能喝酒,所以喝的是白水。
這白水有問題?
有人給她下藥?
可她是剛剛臨時要求不要酒,不要甜茶,不要補茶,只要一杯水的。誰還能提前算到嗎?
難道不僅僅是她的水有問題,連大伙兒的酒水都有問題?
可她分明看到對面幾個紈绔,一坐下就忍不住,開宴前就喝了好多杯,明明一點事沒有。
她試著換了個杯子拿到手,可袖子里還不老實。
這次她拿的是茶。茶的話,開宴前好多夫人都在喝,應該也沒問題?
有問題的,應該不是酒水吧?
榮安環(huán)顧四周,什么情況都沒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