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志沒說,杜昱就故意大張旗鼓的走在官道之上。遇到過路行商還要特意上去宣傳一波,強調自己的隊伍要去剿匪,讓商人們注意安全。
表面上似乎是為百姓著想,實際就想讓周邊落草的匪徒們知道朝廷想要對付他們的消息。
這貨的苦心沒有白費,七八天的路程中這通折騰,別說沂州附近的山寨了,就是百姓也人盡皆知知府大人和兵馬統制要出城剿匪。
李志知道這個消息之后心中惱怒但也無計可施,因為這事可不是杜昱一個人這么干了,不少鄉兵指揮使、都虞候都這么干。
這些人的軍事素養極低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原因多是想在地方上耀武揚威,宣揚自己勢力。
李志身為沂州的兵馬統制多少有一些真本事,并沒有像濟州的楊榮那樣對著手下耍威風。
他想坑杜昱不假,但也不會剛剛集結隊伍就急著下手,只要在剿匪的過程中隨便派點坑爹的任務就可以陰死對手,又何必做的明顯惹人非議。
沂州下屬的各路人馬聚齊,李志名人擂鼓聚將清點軍兵的名冊。
杜昱是真的沒想到僅僅沂州一地,就湊齊了近一萬的軍隊。朝廷有三千禁軍,各地的縣城也派出不少軍隊湊了三千,鄉兵隊伍零零散散湊了四千多人。
別管戰斗力如何,這支隊伍的規模就足以嚇破那些山寨中人的膽子,沒幾個敢跳出來和他們對抗。
陳禮和李志在堂上分別做了一番演講,所說的無非是什么立功請賞之類的場面話,杜昱根本就沒心思聽。
回到駐地之后,杜昱他們在沂州城外休整了三天。這三天,他就看出這支隊伍就是一支烏合之眾。
俗話說人上一萬無邊無沿,人多確實唬人,但帶來的更大的問題就是管理難度劇增。那些指揮使和都虞侯們往往不怎么約束手下,導致營地之中混亂不堪,污水橫流四處便溺。
好在杜昱他們位卑言輕駐地也在犄角旮旯,反而環境要好一些。即便這樣,他也很快就受不了這支隊伍的氛圍。
好在關系到自身的前途,陳禮還是相當看重這次行動的,很快就湊齊糧草輜重,催促李志快些出發。
李志本想對這支隊伍整頓一番,但官大一級壓死人,更何況人家陳禮還是文官,他不敢怠慢,率領隊伍啟程出發。
當然他首先選擇的目標都是周邊的一些小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