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不知道是誰的隊伍襲擊他們,不過并不妨礙他第一時間帶隊跑路。
對冷兵器時代戰(zhàn)場的殘酷他有一個非常清醒的認知,可不會以為自己有兩把手槍傍身就能平安無事。
其實在隊伍磨蹭到大軍末尾的時候他就想立刻逃走,不過剛好在這個時候敵人發(fā)動了突襲。原本過來催促他跟上大部隊的督戰(zhàn)官見大軍受襲立刻變了臉色,騎著馬緊跟杜昱生怕被他們拋下。
戰(zhàn)場之上不是只有他一個聰明人,后面押運輜重的老兵油子見勢不妙立刻丟下車輛瘋狂的四散逃竄,讓人感到可悲的是這個時候居然沒有一人想著組織隊伍反抗敵軍。
杜昱不知道大軍在前面的情況,只看見在兩邊的山坡上各沖下一哨人馬直奔輜重車隊,還有一隊人對他銜尾追擊。
這是最能體現(xiàn)的就是訓練成果的時候,鄉(xiāng)兵們聽到他的命令之后扛起武器向后面跑去,因為平時的時候訓練嚴格,所以隊伍并未慌亂依舊保持著陣型。
不得不說柳莊每日三餐頓頓吃飽,且都有油水肉食,讓這幫小伙子的素質(zhì)提高不少,一口氣跑出十里左右,這才垮了下來。
后面的呼喊聲越來越小,杜昱也知道大概率是逃出戰(zhàn)場的范圍了。
止住隊伍前進讓他們在原地休息,自己則轉(zhuǎn)回頭掏出望遠鏡向戰(zhàn)場的方向看去。具體的戰(zhàn)況看不清楚,但能看到有不少潰敗的兵丁仍在逃竄,他們的后面還有敵軍一支二三百人的隊伍正在追擊收割這群潰兵的生命。
杜昱本不想管閑事,但眼見那伙人沖著自己的方向過來想避都避不開,而且這些人都是騎兵追上自己也是早晚的事。
這貨心一橫,看來還真要處理掉這個尾巴,自己的部下除了幾位頭領(lǐng)之外全是步軍,被他們纏上的話早晚出事。
無奈,剛剛坐下休息還沒十分鐘的隊伍立刻就被拉起來列陣準備迎敵。
果然不過一刻鐘的功夫,那敵軍的那支騎兵就沖到了鄉(xiāng)兵陣前。只是見到他們嚴陣以待并未敢直接沖陣。
直到此時,他才看出原來對手竟是登云山那幫人。眼前帶隊之人正是有過一面之緣的賽仁貴郭盛和錦豹子楊林。
雖然他認出了楊林和郭盛,但他們兩個卻并未認出杜昱。畢竟他們在梁山泊也就見過那位大寨主幾面,而且那個時候整日穿著道袍,和現(xiàn)在全身披掛的將軍形象完全不同。
“對面何人?見我登云山大軍還不立刻投降,非要我等痛下殺手么?”賽仁貴郭盛先聲奪人,想嚇住對方。
“小小賊人還敢猖狂,見我朝廷大軍不立刻跪下受死還要我親自動手么?”杜昱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用同樣的話懟了回去。
郭盛聽到后感覺十分可笑,一個敗軍之將也就會逞口舌之威,剛要喊話再去嘲諷對方,就見那邊一騎沖出陣列,直奔他過來。
“來人敢通姓名!”郭盛揮舞方天畫戟接住對方的大戟。
“小爺呂方,你又是何人?”呂方手中不停一邊進攻一遍喊話。
“賽仁貴郭盛是也。”郭盛對這位紅衣小將不敢小視,打起精神全力應對。
其實水滸傳小說之中,小溫侯呂方和賽仁貴郭盛就淵源極深,原本他們二人在對影山互毆不分勝負,被小李廣花榮一箭分雙戟,因此結(jié)緣拜宋江做了大哥,此后二人更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在這條時間線上,郭盛早早的跟了晁蓋,而呂方也陰差陽錯投了杜昱,他們二人的淵源沒有了,不過還是遇到一起斗在一處。
杜昱看著也不禁暗挑大拇指施老這小說寫的精彩,兩人也確實當?shù)闷鸱Q贊。
水滸傳中稱贊賽仁貴郭盛是這樣寫的‘頭上三叉冠,頂一團瑞雪;身上鑌鐵甲,披千點寒霜。素羅袍光射太陽,銀花帶色欺明月。坐下騎一匹征宛玉獸,手中掄一枝寒戟銀蛟。背后小校,都是白衣白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