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就丟了,眼看著去往涿州的下一個城池就是他的地盤,這老貨多少有點緊張,問起耶律高如何被人擊敗。
耶律高也不隱瞞,將這支‘宋軍’的妖異之處詳盡的說了一遍,并且表示對方弄塌城門的手段防勝防,而且宋軍的火炮威力強大不可匹敵等等。
若是之前蕭達赫聽到這個消息只會覺得是耶律高無能,夸大敵人的力量來掩蓋自己的失敗,可現在這支‘宋軍’二十幾天連下三城,若不是有點手段怎么可能辦到。
不過他心里還是不慌,因為早在數天前就接到了朝廷的軍令,知道耶律大石正帶著三萬多援軍向白溝河這里趕來,算算時間先頭部隊天內就能趕到岐溝關這里。
聽到耶律高的情報他得知‘宋軍’有七八萬人之多,行動起來肯定不會那么快,也就是說無論如何他都能堅持到援軍到來。
對別人他或許不放心,但耶律大石可是朝廷中少有的少壯派,帶兵打仗的能力不用多說,確實是近年來契丹少有的人才。
耶律高得知是耶律大石帶兵心中寬慰,他知道現在朝廷能打的武將不多,大多都在上京準備同金國的決戰,能派來三萬援軍差不多是朝廷的極限了。不管怎么說金國的威脅都不是大宋能比的,那邊重要還是一目了然。
于是,他決定也留在岐溝關等候耶律大石的援軍。他要借機復仇,最好能收回瓦橋關。
回頭再說許貫忠,休整兩天之后他便陸續派出梁山軍清理瓦橋關到莫州城之間的道路。
不得不說戰爭一起最倒霉的永遠都是老百姓,或許莫州城附近的遼國百姓大多數都是好人,但在這種情況下梁山軍可沒有時間分辨。
他們四處出擊打擊那些鄉野間的豪強和大戶,只要是契丹人有武裝力量就一舉掃清。期間肯定有妄殺的冤死鬼,但也沒有辦法。
兩軍交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誰都不愿意將主動權交道敵人的手上。
一時間莫州城的周邊地區雞飛狗跳,那些契丹大戶開始紛紛逃離。倒是有些遼國漢人反應過來,似乎‘宋軍’對他們并沒有什么敵意。
而那些‘聰明人’已經開始考慮轉換門庭的事情,尤其是想到眼下遼國被金國打得節節敗退,眼見國運不昌,投降給更野蠻的金國人那有回歸大宋的懷抱香。
在這種情況下,許貫忠和梁山軍發現竟有不少人向他們獻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