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率領飛虎軍一路橫掃連下四州,將析津府的大半土地納入自己的地盤。
每占領一個州府他就分出一部分兵丁,一方面負責坐鎮地方,另一方面也要進行一番改革。其實在古代并沒有太強的國家概念,絕大多數老百姓實際上并不關心是誰在統治這個國家。只要一方勢力能給他們帶來好處,能夠讓他們掙到一口飯吃就算是好的統治者。
在占領這些地盤之后他可沒打算再吐出去,因此參照滄州改革的模板再結合遼國境內多民族融合的特點,在細節方面進行了微調,大體上還是那個思路。
畢竟燕云十六州和周邊的州府都是漢人居多的地方,即便是遼國本身使用的也是一國兩制的雛形,以國治治契丹以漢治治漢人。
方法比較超前也很先進,只不過杜昱卻不能使用,現在遼國未亡他也沒有打下江山稱帝,談什么兩制就比較扯淡了。
不過對那些地盤之中的契丹人也不能全都視為仇寇,不管怎么說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的百姓而已,一視同仁就好。
不過對那些反應比較激烈的契丹貴族和漢人豪強,他可沒有留手,該抓的抓該殺的殺,將他們的財產暫時收歸‘官府’,田產充為‘官田’,然后將一些好處讓給對梁山軍沒有惡意的百姓。
一打一拉,一系列手段下來,梁山軍基本上對占領區做了一個全面的革新。不能說百姓從此以后就心歸義軍,但基本上穩定住了局勢。
而且隨著戰爭的進行,玄法道的教徒開始紛紛進入占領區,開始在那里修建道觀,宣傳玄法道的思想,雖說眼下效果甚微,但他相信過上幾年那些地方就會真正變成自家領地。
現在杜昱帶著大軍兵臨薊州城扎下數里的連營,最初的七萬大軍經過不斷的分兵,真正的梁山精銳已經減少到五萬人左右的規模。
反倒是整合的降兵達到了三萬多人,部隊人數不減反增。當然就戰斗力的角度來說其實并沒有多大的削弱,梁山軍的精銳其實就是那么多人。
無論是留在占領區的輔兵還是新招降的遼國漢人,能起到的作用其實就是炮灰。
兵圍薊州城之后,杜昱讓一直趕路的大軍休息了五日,調整完狀態他立刻下令擺開架勢開始攻城。
這次負責指揮大軍作戰的是楊春,比起其他幾位弟兄,白花蛇自知武藝平平,索性就在兵法上面下了功夫。
他與神機軍師朱武關系莫逆,在梁山泊的掃盲班中就經常向他請教學問,到如今進步很大,也有一定的能力。
杜昱和他結拜,也是一個頭磕到地上的兄弟,對自己人那自然是能提拔就提拔,楊春就這樣從一開始指揮千人隊到后來指揮一廂人馬,再到如今,攻城戰都能指揮得有模有樣,這個進步的幅度是肉眼看見的。
雖說他現在還沒有能力像許貫忠那樣獨自領軍,但也算是一個合格的將領。比起到如今還是只會沖殺的陳達和崔埜強出一層。
杜昱在中軍坐鎮也不說話,只是拿著望遠鏡觀察楊春的行動。
飛虎軍攻城和豹滔軍的攻城方法如出一轍,都是炮灰頂雷爬城墻,精銳小隊掩護火炮營的兄弟去放炸藥包炸城門,然后主力部隊伺機而上。
不是遼國人傻,而是他們還不明白火藥的厲害之處,因此才屢屢中招。不過有了前面傳回來的消息,現在遼國的守軍也學乖了,都按照耶律高的辦法,先將城門附近用土石堵住。至于城墻塌不塌那就只能看以往工匠的良心了。
‘轟!轟!轟!’
一連幾聲巨響,薊州城的城門也沒有逃脫飛上天的命運。
果然如同耶律高所說,遼國的守將在震耳欲聾的聲音過后,看見城門處一片瓦礫,連帶一小段城墻都被震塌,原本完好的城防立刻出現一個缺口。
守將倒是沒有慌,立刻命手下遼軍堵住缺口,還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