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伯龍終于和杜昱取得聯系,在得知梁山軍在遼國勢如破竹取得一系列的勝利,并且在燕都建國之后他終于下定決心發動起義。
礙于當前的形勢,灤州的遼國官員并不敢輕舉妄動,只是守住城池任由他們在鄉野之間活動。
很快韓伯龍和武松等人就率領義軍來到灤州與燕都的交界地帶,在那里他們遇到了前來接應的楊春和陳達二人。
在軍營之中,韓伯龍接下了杜昱的密旨。
密旨上將他封為安東將軍,與此同時灤州的義軍改稱安東軍,人數暫定在五萬左右由他直接領導,武松和聞煥章則順理成章成為他的助手。
按照杜昱的旨意,韓伯龍在原地駐扎接收燕都方面運送過來的物資,一邊武裝起義的玄法道教徒,一邊對安東軍進行大梁化改造。
而且明確要求韓伯龍,在安東軍形成戰斗力之后要反攻灤州和周邊地區,將其與大梁的土地連成一片。
韓伯龍對此欣然接受,他覺得杜昱待他不薄,于是便安心的駐地召集教徒重組軍隊,以待將來完成梁王的任務。
安置好韓伯龍和灤州方面的義軍,杜昱又閑了下來,他現在對著地圖研究接下來的策略。
說起地圖,杜昱想吐槽一萬遍,這個時空完美的繼承了施耐庵老爺子在水滸傳之中的描寫,那就是地名亂安驢唇不對馬嘴,根本沒有可尋的規律,只有模糊的認定。
就像灤州按照歷史本應該在平州附近,但在這個時空此地偏偏被喚做濼州,將齊魯大地的城池名挪到了這里,灤州反倒被安在濡水附近都快出了長城。
如此混亂的地理給杜昱帶來的麻煩不是一點半點,他從現代時空帶回來的地圖只能做一個參考具體的名字和地理地貌還要看實際情況,沒有專業測繪人士,行軍打仗還要找當地人作為向導。
n,就是外號活地圖的許貫忠,有他幫忙修改,總算是制作出了能夠勉強使用的魔改版華夏地圖。
杜昱在地圖上點點畫畫思考下一步的計劃,在繼續攻略燕云還是轉頭對付田虎和柴進將河東路納入大梁的版圖之間猶豫不定。
如果這個時空的歷史脈絡按照水滸傳小說之中發展下去,方臘起義就在不遠的將來,而宋江大概率還會受到大宋朝廷的招安,并且按照朝廷旨意征伐田虎和王慶。
若是按照真實歷史發展,在方臘起義之后宋徽宗就會任命童貫為統帥,率領大宋的西軍前去征討,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十個月。
在此期間遼國和金國的戰爭并未停歇,金國完顏杲率軍乘勝追擊攻下遼國中京進據澤州,遼天祚帝耶律延禧逃往鴛鴦泊。
杜昱心中猶疑不定就是因為這個時空的不確定性,他不知道是按照水滸傳小說之中的時間線發展還是按照真實歷史的走向,又或者因為大梁的建國出現新的變化。
思慮良久他決定未雨綢繆做好兩面作戰的準備,堅決杜絕賭國運的做法。
考慮到宋江等人被招安之后便開啟了四處征戰蕩平大宋境內起義軍的路線,他們首先要對付的大概率還是田虎。
如今大名府和周邊的地區早就被納入大梁,不可避免的會與登云山的人對上,而且保不齊還會有什么新的變化在等著他。
面對這樣的局面,杜昱不可能不考慮大宋方面帶給他的壓力。
其實對大梁最有利的局面還是按照真實歷史來發展,至少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金國人的關注點依舊在肅清遼國殘部上,那樣大梁才有充足的時間將燕云十六州全部抓到自己的手中。
當然杜昱考慮了最壞的情況,童貫攻打燕云的同時金國大軍進入長城之內。面對兩個大國的夾擊,大梁將會承受巨大的壓力。
因此他要趁著短暫的和平時期,做好充足準備來應對將來可能的復雜局面。
想要對付強大的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