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暫時沒有戰事,杜昱卻并沒有得到清閑。
考慮到水滸傳和真實歷史上的發展脈絡他不敢大意,反而更加忙碌起來,積極的囤積物資做戰爭準備。
與此同時,杜昱還決定將現代時空的高產作物種子帶到大梁進行種植,意圖實現糧食上的自給自足。
得益于新官府的執行力和‘官田’低廉的佃租,大梁的百姓們并沒有抗拒新作物的種植。在這時間點燕云之地只能種植玉米作為主糧,再補種一些番薯和土豆。杜昱為此還特意利用傳送門從梁山泊帶過來一批熟悉耕種現代作物的百姓進行技術指導。
當然作為大梁的主人,他不會親自去管理這些雜事,否則養那么多官員是做什么的。
安置完糧食的事情,他就把精力放在籌建新的兵工廠上面。
梁王的一聲令下,大梁十幾個州府的工匠都被集中起來,拖家帶口的向燕都遷移。在他們趕路的時候,杜昱就做好了前期準備。
他帶著崔埜在燕都附近四處轉悠,尋找適合建立兵工廠的地方。
在這個時空里此時燕都的城池并不大,而兵工廠又負責加工子彈和火藥之類的易燃易爆品,而且事關軍事機密,放在城中并不合適。
經過一番考察之后,杜昱將廠址選在了景山。
考慮保密的問題,他親自挑選五千名梁山泊的老兵作為守衛力量駐扎在這里。軍中的兵丁也開始放下手中的刀劍,轉而當起伐木工人,一邊整理場地,一邊在附近建立軍營。
好在杜昱一開始就注重教育對梁山泊中的青年多加培養,這才能在今時今日拉出來一批能夠使用鋼筋水泥做建筑的技術型人才。
利用傳送門,他幾乎將梁山泊的人才全都傳送到燕都之中,展開大規模的建設活動。在他從現代時空搬運了巨量的建材之后,新兵工廠的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除此之外,他還在沾水的兩岸劃定了一個區域作為大梁的工業孵化區,著手建立初級的工業體系。
事情走上正軌,杜昱就做了甩手掌柜。直到現在他才得到一些空閑時間可以處理之前放在一邊的雜事。
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沂州,作為兵馬統制他其實并不合格,半年多的時間,他基本上沒有在沂州待過。
若是按照大宋的慣例,作為沂州頭號任務的知府陳禮早就應該向朝廷揍本,將杜昱參倒打為階下囚。可現實就是二人牽扯頗深,在客觀上已經綁到同一條船上,而沂州的幾千兵馬又唯杜昱馬首是瞻,輕易的動他不得。
直到此時陳禮才常常感嘆遇人不淑,終日打雁終被雁啄瞎了眼。通過和女婿白琦的交流他才知道軍營的兵丁對朝廷根本就沒有什么概念,他們只聽杜昱的命令。
陳禮心中升起不妙的感覺,可再想做些什么補救的時候為時已晚,他的兵馬統制回來了。
杜昱先是傳送回梁山泊看望張盈和兒子杜浠,隨后就來到柳莊查看情況。
扈成帶領的那支軍隊已經打散重組,和當地招收的新兵融為一體,人數也來到的六千之數。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經過半年的軍事訓練,再加上充足的糧食和肉食供應,個頂個的體魄強健精神飽滿,已經算得上精銳之師了。
杜昱對此非常滿意,沂州的這部分兵馬實際上被他當做一個后手,如果大梁真的被大宋和金國兩面夾擊,完全可以讓他們突然起義威逼汴梁城來一招圍魏救趙,給大梁帶來喘息的機會。
而阮小五和阮小七給他帶來的驚喜就更大了,他們招收到大量的青壯作為水手,人數已經突破三千。
臨沐本就就在沂水附近又臨近大海,二人時不時的就把隊伍拉出去到海上進行實戰檢驗,培養出不少可用之才。
杜昱非常高興,在大梁建國之后又給他們帶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艦隊的擴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