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之中,當欒廷玉和孫立得知耶律信的隊伍帶著大批物資之后,就來到中軍大帳向梁王請戰,欲追擊這支遼隊。
杜昱仔細分析之后,覺得雖說耶律信的大軍攜帶眾多物資可能走得不快或許可以追上,但轉念一想自己又不差那點物資,沒必要輕騎冒進。
一旦中計失去了欒廷玉和孫立率領的騎兵,就會影響到最后的決戰。反正大梁的目的是占據更多的地盤而不是消滅遼國人的有生力量,沒必要為了一點戰果去冒險。
既然耶律淳打算集中兵力在云州與他決一死戰,那就滿足他,畢其功于一役總比四處出擊追鵝趕鴨來的實在。
駁回了欒廷玉和孫立追擊耶律信的請求,但他也沒有讓這五千騎兵閑著的想法,武州距離新州只有一百五十里左右,若是騎兵趕路的話只需兩天便能到達武州城下。
遼國的情況是不是像韓相說的那樣倒可以驗證一番,于是他便派二人率領麾下五千騎兵率先出擊,去武州查看情況如何。
欒廷玉和孫立得令之后非常高興,這是一個立功的機會,他們可不想錯過。于是在當天傍晚就開始做準備,第二天一早就出發直撲武州城。
毫發無損占據新州只是一個開始,很快楊春等人撤出了州城,取而代之的就是五千輔兵組成的留守軍隊。
在開戰之前,杜昱就率先在大梁國之中選拔出一批官員,以便管理新占領的地盤。未雨綢繆省卻了不少麻煩,相較此前沒有經驗時的慌亂,大梁在處理這個問題上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體系和相對比較固定的管理模式。
隨著大梁官員的入駐,韓相等原遼國舊臣就沒了地位,不過他們倒不會被棄之如敝履,而是要到燕都去接受一番改造,然后才能在別的地方赴任。
當然此舉也是杜昱考慮到地方勢力盤根錯節,早就與當地官員沆瀣一氣,即便想用也要打亂重來,經過洗腦以后才能使用。
大梁軍順利的接手新州,杜昱也把眼光放在下一個地點。不是距離更近的武州城,而是兩百多里外的蔚州城。
當然在新州到蔚州之間還有不少小城和地方豪強的塢堡,不過這些都是大軍一走一過就能掃平的勢力不足掛齒。
他的戰略目標還是逐步將燕云十六州整個吞下,鞏固統制基礎之后再考慮是繼續攻打遼國擴張地盤還是轉回頭對付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