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夷列將蕭乙薛和坡里括二人斬殺并且連他們的部下也沒有放過,這樣的行為基本上斷送了耶律大石返回云州的可能。
先是在與大梁軍的戰爭中慘敗而歸,再擊殺數千自己人,別管是什么原因天錫皇帝耶律淳都不可能再去保他。
耶律延禧只是被軟禁,作為遼國正統繼承人他在朝中的支持者并不在少數,耶律淳能壓得住他完全是因為之前遼國面對金國時屢戰屢敗,而天祚帝又不斷作死搞事情。
現在形勢突變,擁立耶律淳的大石林牙在對陣大梁軍時敗得更慘,而且葬送了遼國最后的一支強軍,這個罪過本身就非常大。
在耶律夷列擊殺蕭乙薛和坡里括二位高官之后耶律淳更是要給朝廷上下和那些契丹貴族一個交待,如此一來他們父子回去便只有死路一條。
耶律大石面對這樣的局面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后決定踩納兒子的建議,率領愿意追隨他的人遠遁他鄉避開大梁和金國的鋒芒,到他處覓得一線生機。
于是,他立刻召集剩余的殘兵敗將,當場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演講,中心思想便是眼下的局勢不妙大遼滅國在即,如果愿意相信他耶律大石的便追隨他遠走他鄉另尋出路。若是不愿意的也不為難,可以選擇回到云州城繼續為天錫皇帝效命。
還別說耶律大石不愧是能在遼國科舉之中高中進士之人,一番極具誘惑性的話語還真的打動了不少軍兵,除了他們父子的親衛之外,有將近五千騎兵愿意跟隨他們闖蕩,那些步軍也有兩千多人愿意追隨。
愿意聽信他話的人自然是那些看出遼國行將滅亡的‘聰明人’,不愿意的大多是因為親眷都在云州不肯獨自逃走之人。
他倒是說話算話,當真沒有為難那些打算返回云州的士兵,只是逼著他們將馬匹讓出便放任其離開,為追隨自己的人搞來馬匹對他們趕路的幫助可就太大了。
公元1120年六月十日,耶律大石決定遠遁他鄉,他在胡家集找來一頭青牛又挑了一匹白馬,祭祀天地、祖宗,整頓隊伍之后向西進發。
此時杜昱等人并不知道此事,若是被他知曉一定又是驚碎一地眼鏡。
在現代時空那條真實歷史時間線上,耶律大石是在公元1130或者1131年的二月甲午日,才選擇遠遁西域,如今這個時間被提前了十年的時間。
而且在真實歷史上是在公元1122年,金兵日益逼近,天祚帝耶律延禧流亡,耶律大石與眾大臣立秦晉王耶律淳為帝。耶律淳死后,立其妻蕭德妃為太后,以守衛燕都。
耶律大石是因為勸阻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天祚帝不從,他心中不能自安,于是殺死蕭乙薛、坡里括自立為王,這才率領鐵騎二百乘夜逃遁。
無論是出事的原因還是帶走的兵丁都有很大出入,只不過耶律大石最終還是選擇向西域逃遁去開創另一份基業。
與真實歷史不同的是,耶律大石與兒子耶律夷列所帶的可不是二百鐵騎那么簡單,而是整整七千騎,或許在日后‘西遼’的建立定然會更加順暢吧。
再說遼國現任的天錫皇帝耶律淳,經過一天時間的發酵,大軍戰敗的消息終于傳回到云州城之中。
耶律淳聽到戰報之后呆立當場久久不語,朝中上下更是慌做一團不知該如何是好。現在那些大員和貴族們關心的不止是戰敗之后的局勢如何,還有自家子侄的安危。
要知道為了準備與大梁一戰,耶律淳放棄了幾個州府,為的就是集中全力打贏這場決戰,遼軍集中了現有的全部力量,兵力多出大梁軍將近一半。
他們覺得勝券在握,便派出不少子侄到軍中去刷功績。沒想到居然遭遇如此一場大敗,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
更讓耶律淳趕到難過的是,在逃回來的潰兵口中得知了耶律大石竟然拋棄了他們,選擇帶著一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