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府的知府叢放有心開溜,那想到邊軍的將領張玉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想要與城同在。
看著張玉那張冰冷的面容叢放心驚膽戰,一直享受著東華門唱名的‘好男兒’今天才理解民間的那句俗語‘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他擱著叭叭的分析府城的局勢,希望張玉能選擇突圍或者走另外一條路,可人家根本不在乎城中百姓,關心只是忠誠良將的名節。
叢放被懟的話都說不出來,只能以手點指張玉說道“張將軍不管城中百姓死活就不怕反噬自身么。”
“哈哈哈,張某得官家重用在邊疆鎮守從來就沒想過活著回去,既然不能為我大宋開疆拓土那就要用一身血勇守住江山。倒是叢大人甫一開口就話中有話怕不是想投了那梁賊吧。”張玉幾近癲狂的說道。
“真是不可理喻,既然張將軍執意如此就有你去吧,守城的事情本官不管了。”叢放沒有辦法只能以退為進,先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從大人不管最好。來人吶,送叢大人回府。”張玉喊道。
叢放還沒反應過來府衙便闖進來一隊披甲的兵丁,不由分說將他夾在當中裹挾著帶了出去。張玉總算有幾分底線,只是將他全家都軟禁在府中不得進出,倒沒有更過分的舉動。
張玉意外的奪權讓叢放心里蒙上一層陰影,對方不怕他事后參奏顯然已經斷了一切后路,下定決心要與大梁頑抗到底了。
守城的事他巴不得不管,但也要考慮破城之后自己的前途。就怕張玉造的殺孽太大,引起大梁軍的怒火,若是激得人家起了屠城之心他可就倒霉了。
叢放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根本就坐不住,不斷的開動腦筋想對策。張玉想做忠誠他不攔著,但也不能把他捎上,他還覺得大梁國也不錯呢。
真定府城的變化許貫忠等人并不知曉,他們按照既定的行軍路線按部就班的推進,不疾不徐穩穩當當。
四天后,兩路大軍匯聚在真定府城之下,在距離城池五里的地方開始安營扎寨。
張玉雖然有心與大梁軍硬剛,但他并沒有選擇趁著對手立足未穩去偷襲。大梁軍的戰績如雷貫耳盛名之下豈有虛士,對手能正面擊潰遼國的大軍也是實打實的,不可能在扎營的時候犯那種低級錯誤。
本來真定府中的邊軍人數就少于對手,主動出擊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據城而守才能發揮大宋軍隊的強項。
經過數天的準備,張玉早就命人在城頭堆滿了守城器械,滾木礌石強弓硬弩不在少數,就連臭哄哄的金汁也準備了十幾車只等對手來送人頭。
許貫忠用望遠鏡觀察著城頭上的守軍不禁心里一沉,很明顯對方已經做好了守城的準備各種物資十分充足。這說明了宋軍的主帥決心很大,已經做好了苦戰的準備。
此時他也不禁暗自責怪自己,自應邀出山以來路走得太順了,在攻打遼國的時候一場敗仗都沒有吃過,導致面對更熟悉的宋軍時在心里產生了優越感。總覺得面對遼國那么強大的軍隊都能順利拿下,腐朽墮落的宋軍還不開城獻降。
許貫忠覺得一向穩重的自己都有輕敵之心,魯達等人以及麾下的軍兵豈不是更加驕傲,如此心態可要不得,行軍打仗馬虎不得輕敵的下場往往就是翻車,他可不想做大梁陣營第一個打敗仗的將軍。
因此原本打算放棄休息,第二天就開始攻城的計劃取消。
許貫忠決定讓麾下士兵養足精神再戰,再次期間他召集魯達等將領多次強調大軍的心態問題,強調不可輕視大宋的邊軍,要以更謹慎的態度對待這次攻城戰。
大梁軍隊不急于進攻,張玉反倒有些煩惱。其實他心知肚明真定府城之前就因為邊軍的拖累導致糧倉都空了,如今也就是靠收了麥子才緩解現狀。
若是真如叢放所說梁賊圍而不攻,真定府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