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話卻讓宗澤十分頭疼。
因為他們談到在逃出長垣城不久后便遭遇了大梁國的大隊騎兵,若不是因為對手不熟悉當地的路途他們怕是想逃都難,就這還是折損了七八成的兄弟才僥幸逃到汴梁城中。
一般的騎兵也就罷了,從那些人的口中宗澤聽出了不一樣的信息,大梁國的騎兵人馬均披甲,且裝備精良又備有投槍和騎兵弩。
從這些信息中宗澤不免聯想到遼國的鐵林軍,那支曾經聞名天下的重甲騎兵戰力如何可是如雷灌耳怕是大梁國在消滅遼國之時將這一套也學了去。
朝廷禁軍基礎較差,還是他接受之后才精挑細選恢復了部分戰力出城與一般的軍隊作戰尚可,對戰這樣的重甲騎兵怕是難以應付。
還有詹義對長垣一戰的總結是大梁軍隊不僅善于攻城,面對近身纏斗之時也分外勇猛,大宋的軍隊一對一根本不是對手只有結成戰陣方有一戰之力,而長垣守軍就是利用狹窄的地形才限制住對手的攻勢,若是野外正面作戰怕是更為不堪。
宗澤對此深信不疑,一個能夠為朝廷殉國的人斷然不會在此時說假話,可如此一來他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守,是人家擅長的戰法。攻,自己的力量又不足。
思來想去左右權衡,他還是決定先依靠汴梁城防守,看看對方的成色如何。可以的話再出城作戰也不遲,若能拖到有勤王大軍前來支援就更好了。因此在他的建議下,趙構那個慫貨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尋找守城物資上面,倒也幫了一個大忙。
再說杜昱,率領豹滔軍向東明城出發。路上并沒有遇到什么麻煩事,一是豹滔軍已經在大宋境內打出了威名,普通人那敢靠近。第二也是因為鼓上蚤時遷的情報工作做得到位,有些阻礙也早就被宋江等人精準打擊點名清理。
三天過后,豹滔軍與沂州軍終于在東明城下匯合。兩方合兵一處有十余萬的兵力,扎下的連營有數里之長當真是氣勢如虹。
東明附近的百姓見到之后那還不明白發生了什么,而有些‘聰明人’在見到大梁軍隊如此雄壯之后動起了小心思。
朝廷的官軍什么德行他們心知肚明,從表面上看就無法與大梁國的軍隊抗衡,盡管官家啟用了宗澤怕也是為時已晚,若是真的有改朝換代的那一天……,怎能不早做準備。
周邊百姓什么心思杜昱沒空理會,他現在正在與許貫忠、盧俊義、呂方、扈成等人商議是現在就將圣教軍、飛虎軍轉移到前線,還是等決戰開始后出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