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濟困難百姓,整頓治安,十幾天的功夫,百姓對官府的滿意度大大提升。
林沖帶領重甲騎兵返回滄州,此地只留下李逵那一營重步兵,每日里在營中努力操練。
柴林在府衙還納悶呢,說“奇怪了,咱們都拿下高唐半拉月了,為什么朝廷一點點反應都沒有,甚至連緊鄰的州縣都不知道?”
吳用笑道“哥哥想多了,高廉的親信該殺的殺了,該關的關了,就連十幾只鴿子也給他燉了。各衙門印信都給統一管理了,四門防守全是咱們的人,交通要道防守也是咱們的人,這信息怎么出去?就算出去了,沒有府衙印信,誰又敢相信高唐州說丟就丟了?最為關鍵的一點,咱們不是外族,并不欺壓百姓,對于百姓來說這個知府姓高和姓柴又有什么差別嗎,一樣的交錢納稅,一樣的種地吃糧。”
柴林點點頭“有道理,民心既是天下,如果沒有了民心,天下也就沒了。這么說來,朝廷對這事一直到冬天都不會有反應。”
“冬天朝廷會知道此事,不過朝廷知道了也不會立刻有反應,調集大軍,籌備糧草,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最快朝廷會在明年三月份派大軍前來。”吳用說。
大宋末年朝廷基本沒啥快速反應部隊,不然也不會有靖康恥了。
柴林說“咱們不能靠著朝廷反應慢,咱們要反應快,即刻傳令下去,李逵部擴招兩千,湊足六千人,新招募人和改編的一樣待遇,一人一畝養馬島的土地。海石島魯達部也立刻補充到六千人。”
“哥哥,柴家莊主力太弱,外圍兵力太強,這是不是不太好啊。”吳用提議說。
柴林說“不礙事,不管是魯達還是李逵,都是信得過的。更何況咱們的新兵統一訓練,將領影響較小。”
“是,立刻下達命令。”
柴家莊表面上看上去風平浪靜,實際上戰云涌動。
天工一營、天工二營、還有鑄鐵廠,工人一律不許出村了,下班回家可以,但是想出村去,不行了。
工人們加班加點,制造零一式長火銃。實際上是天工一營生產的主要配件,主要是彈簧、撞針、卡槽等。木制槍身由木工坊生產,精確度到毫米,所以各工坊、各車間生產的東西,工人都不知道這是干啥的。只有到了天工一營最后一個組裝車間,這里的工人才豁然開朗,原來是造的零一式火銃。
差不多經過長達半年的生產,由于機械化程度很低,所以產量一直上不來,一共生產了也不過六千條,加上前期生產的兩千條,共計八千條了。
耿工倒是清閑,開始鼓搗竹筒起火,起火是一種煙花,點燃就能飛上天空噴花。
天工二營,羽箭廠。
蒸汽機聲音轟鳴,整理的木材第一步進入剖木機,手臂粗細的木材變成了一條條的木條。工人把木條定長后在圓鋸上截斷,接下來就是轉刀成型,方木條一條一根根放進去,出來的時候已經變成圓圓的箭桿了。
七十五厘米的標準箭桿出來之后就是打磨了,打磨也是用的是鍋駝機帶動的磨光機,箭桿磨的溜光水滑,非常的漂亮。
一組三臺機器,三個步驟,只需六個工人,四個時辰可加工箭桿一萬支。這速度能頂的上傳統手工,上千名熟練工匠的制作速度了。這三臺機器是柴林用金屬工廠生產的,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是繼粉碎機之后的又一項偉大的發明。
大大提高了羽箭的制作速度,要知道一場戰爭中,消耗的羽箭數以萬計,對后勤壓力非常大。
現在好了,羽箭桿能用機器大量生產,箭頭是鑄鐵廠用機器沖壓的,直接裝箭桿上就行了。唯一比較麻煩的地方那就尾羽,尾羽加裝需要一定經驗。
后勤人員拿著羽箭來到輕騎營來找龐萬春,龐萬春正訓練騎射,大熱天一身汗,皮甲都貼身上了,這玩意也不能隨便脫,必須徹底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