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畝產六百斤?
假的吧?
雖說這個數據目前來說還沒有實現,只是估計,可他么的李善長是誰?
是如今大明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統率百官。
就他,在老朱面前說話,能隨便給個數字?
更別提老朱本身也是一個十分務實的人,這要是到了約定的時間達不到產量,那這李善長指定是吃不了兜著走。
劉伯溫雖然說以讀書為主,但也并不是不通農事的讀書人,相反,他涉獵廣博,對于許多東西都有研究。
這農事上,劉伯溫也懂一些。
要不然,他也不能說回歸鄉里,種幾畝薄田,這是真種,不是說開玩笑的的謙托之詞。
反正劉伯溫目前來說活了五十八歲了,他是沒見識過這水稻能畝產六百斤的。
畝產五百斤的倒是有過,不過這得看老天爺賞不賞臉。
唯有光景好的時候,農民們又舍得下力氣,種的又是上等的好地,這一年到頭,說不定忙活出來,還真就能讓這稻子達到每畝五百斤的地步。
可要說六百斤,這就看臉了!
一畝達到六百斤,這倒是有可能的,可要說每畝都是如此,劉伯溫反正活了這么長時間,都沒有見識過。
老朱看著李善長遞上來那些調查報告,努力的想在其中找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可是看來看去,都覺得頗為實際。
“善長啊,將事情說說吧!”
老朱知道,這畝產突然間增長幅度如此之大,其中必有緣故。
而老朱想做的就是找到這樣的原因,然后進行大范圍內的推廣,如果全國的糧食都能達到如此程度,那離大明富庶的日子,就可以說指日可待了。
“陛下,是這樣的。”李善長微微一笑,道“此事應該來說是太子殿下居首功。”
“在前年的時候,太子殿下就下令召集全國的力田高手,然后命他們去全國各地尋找糧食適宜種植之地,尋找突破糧食產量的辦法。”
“故而,這一兩年來,碩果累累……”
老朱這時才想了起來,這事兒他聽朱標說過,老朱當時還是很贊同的。
奈何事情太多,這一忙起來,這事兒也就忘到腦后了!
還真沒想到,這居然會有這么大的效果。
“那此法能夠普遍推廣全國嗎?”劉伯溫在一旁也是著急問了起來。
不由得不著急,這事兒事關重大。
民以食為天,如今大明才開國不久,老百姓都嗷嗷待哺,唯有令這些老百姓都填飽肚子,才不會生事。
實際上,就這一兩年內,明軍攻下了一些地方,但要說真正令這些地方歸心,還未曾達到這個地步。
時不時的就弄出一個暴亂,當地的百姓聚眾起義,攻略官府。
再加上這民間一直以來,教義氛圍濃厚,時不時就有人跳出來,說什么什么神佛老母轉世,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還真跟著這些人后面作亂。
不過歸根結底來說,還是吃不飽。
這要是能吃飽飯,鬼他么的聽這些神棍瞎扯淡。
老朱對這個問題也是頭疼無比,錢啊!
實在是沒錢,也就是現在北伐結束了,這能稍稍松口氣了,不然加上這北伐的后勤補給,這國庫,實在是有些撐不住。
就比如,這北伐打到后面的時候,實際上后勤補給已經夠不上了。
北方連年戰亂,有些地方連個人都沒有,從這些地方調撥糧草,這不是癡心妄想嘛?
所以,這糧草,多半還是從江南之地運的。
而這么遠的距離,近乎橫跨了半個中國,在這個時代下,糧食的損耗可想而知。
就算是走海運,還要擔心船只顛覆,所有糧草都落入海中的風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