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苦笑一聲,沒有多說什么,只是道:“臣謝皇上掛念,不過還是國事要緊。”
望著沙盤上蜿蜒曲折的山脈,劉伯溫緩緩開口道“臣以為,未來我大明應該以防守為主……”
一句話,劉伯溫的話語就為接下來的話語奠定基調。
“至少在今后十年以內,我軍當以防守為主。”劉伯溫再度補充說了一句。
武將那邊,頓時有不少人騷動起來。
顯然,對劉伯溫這樣的判斷,不是很認同,可是,這劉伯溫也的確是個神人,這眼光極為毒辣,很少有事情看錯的。
換做旁人,此刻就要被這些武將大聲駁斥了,可此刻,這些武將也僅僅只是有一些小聲的討論罷了。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等許多將帥眉頭微皺,劉伯溫的這個判斷,幾乎與他們的想法背道而馳。
不過,能做到這個位置上的人,也都不是什么固執之人,他們亦是想聽一聽劉伯溫下出這樣論斷的理由。
劉伯溫略作思索,就開口道:“這首先一點,就在于我大明目前來說,并無進攻的足夠實力。”
“此番北伐,打到后期,弊病已經有所顯露,后期我軍戰線拉的過長,往往為了送一石糧食到軍中,為此消耗的糧食多達十石都不止。”
“未來,我大明的軍隊若是要深入草原,尋求與元廷余孽決戰,勝敗姑且不論,但這糧草的損耗還要更大。”
劉伯溫說的頓時引起了眾多將帥的深思。
底下的那些侯爵,伯爵倒是想不到這么深遠,畢竟他們不必統帥一軍,關鍵時刻,聽上面統帥的,猛沖猛打,別慫就行了。
讓他們考慮這些,屬實來說有些難為他們了。
但是徐達、馮勝、常遇春他們不能不考慮這些。
數十萬人的兵團大作戰,這糧草是個重要的不能再重要的問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先賢們已經將這個問題歸納成為了一句至理名言,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的將帥,最后敗就敗在這“糧草”二字上面。
而劉伯溫則是繼續開口說道:“這還只是第一點,我軍若要縮小這其中的差距,唯有讓北方臂助,便是全力經營北方。然這個過程,臣估算,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北方的元氣才能稍稍恢復,才有余力供給大軍遠征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