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便猜測出了事情的真相。
即便毫無邏輯,但是他的直覺,依舊能夠直指真相。
再加上對自己兒子的信任,老朱當即就道:“太子此言,亦是不無道理,發行貨幣之事,需從長計議,再三考察方可施行,此事,再做討論。”
胡惟庸見朱標給了自己幾個眼神,心中亦是會意,再加上朱標方才表露出來柔和的態度,胡惟庸也并未有過激的反應,而是收拾了一番思緒。
隨后他拱手拜道:“臣這第十策,乃施行京察和考計制度。”
胡惟庸話音剛落,還未開始仔細講解,頓時,朝堂之中就一片嘩然,無數大臣已經開始議論紛紛。
就連朱標此刻也被驚的眼珠子直瞪。
我的個老天爺,這究竟發生了個甚?
胡惟庸這一手,屬實來說,把朱標給驚的不輕,他是怎么想都沒想到,胡惟庸會來這么一手。
原先歷史上妥妥的沒有這事兒。
這一點,朱標是有印象的。
京察和考計,其實在宋代的時候,因為歷經時代較長,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了。
可是伴隨而來的元朝,卻將這一制度完全廢弛。
而這段時間,已經將近一百年。
這也導致了元代所有的官員都是撒了丫子的狂歡,朝廷壓根就不管這些官員在地方上做了什么勾當,就一句話,你能收上來稅就行。
稅收上了,你自己在民間搜刮再多,那都是不管的。
而現在的大明,接手的就是元朝留下的這么一樁爛攤子,這地方上的官員,許多也是元朝的舊官員。
對于京察和考計,他們壓根就沒這個概念的。
但是現在胡惟庸重新將這個提出來了!
很明顯,倘若按照胡惟庸這一方案執行,那最終,毫無疑問,在所有官員脖子上,都上了一道枷鎖。
不管是在京城的官員,還是地方官員,都逃不掉。
即便是此刻胡惟庸還沒細說具體的方案,但是,眾多的官員,仿佛已經看到昏暗的未來。
就胡惟庸那行事風格,斷然是不會太過松懈的,考核也定當非常嚴謹。
丞相如此做法,豈不是官不聊生?
這樣的想法在不少的官員心頭縈繞,胡惟庸提出這樣的方法,實在是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