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老朱的神色就看出,老朱非常看好胡惟庸這道方針策略,這臉上的意動之色已經溢于言表了。
這老朱這會兒要是答應下來,屬實來說,朱標再站出來反對就不合時宜了。
不僅打了老朱的臉,對胡惟庸這個新上任的丞相來說,也不太好。
一念至此,朱標不再猶豫,當即就出列道:“父皇,兒臣以為,丞相此策,當從長計議,此事事關國計民生,貨幣與天下百姓息息相關,又事關百姓之家產,不可不慎,當再三察之,確保無誤之后,方可施行。”
“嗯?”老朱一聽這話,頓時有些驚咦。
他沒想到,朱標此刻會突然站出來反對,按照道理來說,絕對不應該啊!
而胡惟庸亦是楞了一下,他亦是有些不明白為何朱標此刻站出來反對,當然,從明面上來看,胡惟庸清楚,朱標并未表達反對的意思。
可實際上,朱標說的這些話,就是在阻撓這件事推行。
胡惟庸微微思索,從朱標的話語之中,胡惟庸判斷,朱標在立場上應當和他是一致的。
不然的話,話語不會如此婉轉,就比如先前那位御史,朱標可是沒給他留什么臉面。
上來就是羅列一通數據,啪啪打臉,逼得人都無話可說。
相比較之下,朱標現在這通話語,可算是溫和許多。既表明了反對的意思,但同時,也保留了胡惟庸作為丞相的顏面。
朱標突然之間,反對,眾多的大臣也是有些不明所以。
在眾多大臣看來,當今的太子,在很多事情上,和丞相胡惟庸是保持一致的,很少提出反對的意見。
就比如方才,太子和胡惟庸之間還進行了互動,逼得一位御史啞口無言。
當然,眾多大臣也都知道,平日里,太子對于朝政,只是處于觀摩的角度,對于朝政上的事情,幾乎不怎么發言。
也就是今日,稍微說的多了一些。
在胡惟庸的一些政策之中,偶爾插了一些話。
可那都是表示支持,怎么到這里,反倒是要暫緩?
劉伯溫此刻如同一根木頭立在朝堂之上,神色木然,沒有什么變化。
心中則是暗自有了幾分揣測,莫非是太子察覺出了胡惟庸這道策略之中的不妥之處?
可是,依照太子的性格,應該是當面指出啊!
難道是顧忌胡惟庸丞相的顏面?
應該是有這么一層意思,但絕不止如此。
若是胡惟庸這道策略只是一些小問題,太子可能就直接放過去了,頂多私下找胡惟庸詳談一番,進行一番改進。
而現在朱標在朝堂之上讓此事拖延,這說明,這道策略有一些致命的破綻,讓朱標發現了。
這說出來,可能導致這道策略直接流產。
畢竟,現如今朝中并不是鐵板一塊,反對胡惟庸的大有人在,此刻,借朱標之口,對付胡惟庸,這事兒,不是沒人干的出來。
而太子,應該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選擇拖延,而并非反對,他并不想讓這樣一道國策尚未出生,便被扼殺在萌芽之中。
所以,最終才選擇了委婉的態度,這說明,太子的態度是要補救這樣一個巨大的漏洞,而并非另起爐灶……
電光火石之間,劉伯溫思索許多,對于朝中的局勢,他仿若一個局外人一般,洞若觀火。
對于各方的心思,皆有所揣摩。
咱這位太子爺,除了精于算術之外,這操弄政治的手段也并非是一個雛兒啊!
目前雖然未到爐火純青,操弄人心的地步,可是,審時度勢,已然是練到一定火候了!
想到這里,劉伯溫不由得笑了笑。
劉伯溫能想到的,老朱自然也能想到,作為皇帝,他有獨屬于自己的靈敏嗅覺,腦海中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