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一起,回到大柳樹下,拿起那個用來盛水的陶罐,順著來時的方向,原路返回。
回到自家田地附近的田壟后,張然找來早晨帶來的用來除草的鋤頭以及盛草的籮筐,帶著這僅有的兩樣東西,張然帶著越來越迷糊的妹妹張穗兒,再一次來到了河邊。
受到后世火爆于各大網絡平臺的求生類視頻影響,張然對于制作捕魚陷阱這種野外求生必備技能自然算不上陌生,并且對于如何制作捕魚陷阱,以及其制作原理也有一點了解。
所以張然打算就地取材,用手里現在僅有的這個籮筐,做一個類似的魚籠的捕魚陷阱,用它來嘗試捕魚。
張然先是圍著河岸轉了幾圈,找到一些筷子粗細的藤蔓,并且從河邊的一顆大柳樹上,扯下了幾十根細細的枝條,然后用一根較細的藤蔓,將這些枝條與藤蔓捆在一起。
扛著這些東西,回到了先前的那顆大樹底下,然后取來之前盛放雜草的籮筐開始了改造工作。
由于張然帶來的籮筐沒有蓋子,所以想要把藤筐做成類似于魚籠的東西,張然首先要把籮筐上面的口子堵住才行。
為此,張然以撿來的柳樹枝條以及藤蔓為基礎,采用結實的藤蔓作為骨架,輔以柳枝,密密麻麻的編制在一起,一點點的將籮筐口封住,以確保一旦魚兒進入籮筐后,不會輕易逃走。
然后,張然又從附近找來一根尖銳的木棍,在籮筐壁上戳了四五個大洞,也幸虧張然家的這個籮筐是用細柳條編織成的,不然張然還真戳不動。
由于木棍是從外向里捅的,所以籮筐周圍便向內形成了幾個大小不等的“倒八字型”的豁口,這樣一來魚進去的比較容易,出來的時候就很難了,其原理與后世常年的地籠類似,但就是簡陋的太多。
然后,張然將幾個結實的藤條糅在一起,固定在籮筐口的邊沿上,又將藤條的另一頭綁上了一塊重達三斤左右的石頭。
如此,一個由籮筐改裝的,極為簡陋的捕魚陷阱便做好了。
“這玩意兒,能抓到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