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炘是當朝太子,南霈的儲君,更是將來繼承大位的新皇。從古至今,以儲貳身份遠離京城出任地方官職,翻遍過往史書也寥寥無幾。不論是出于政權穩定的考慮,還是對繼任者的安全著想,待在戍衛森嚴的中央,總是最穩妥的選擇。
換而言之,一旦太子被派往地方常駐,其寓意幾乎等于是遭到罷黜,只不過是時間的先后上可能會有所差別。最現成的例子,就是先永王軒轅栐。
軒轅炘要辭去中書令,前往隆州。這兩件事一旦傳出,無一不是舉國震動的大事。
分明昨天太子才出手,使宇王扣上了一頂勾結敵國細作,意圖謀害宗室的帽子,形勢對東宮極度有利。
反常,實在反常,所有人都不敢相信,這話會出自太子口中,可眾目睽睽之下,他應該不會開這樣的玩笑。
軒轅偲也不覺得太子是要拱手讓出東宮,幾番接觸下來,他發現軒轅炘的心思很是深沉。雖然繃中彪外,氣度不凡,但其內在卻是虛美隱惡,外寬內忌。
瞬間,闔歡臺上的氣氛冷到了極點。
宜王抬頭看著太子的身影,心里閃過一絲久違的快意。
“隆州是個多事之地,作為儲君,你去不合適。”軒轅椃努力平復心情,不想將怒憤表現出來。
皇后伸出手掌,輕輕撫在了老皇帝的右臂上,看著太子說道“炘兒久居中樞,飽食終日,是該出去歷練一番,否則怎知民間疾苦?”
軒轅椃意外的看了皇后一眼,思忖了片刻,說“海寇剛剿,諸事繁雜,賑災、撫恤、重建還有逆黨等等……”
太子昂首,錚錚有詞道“臣自領朝職以來,于國于家少有建樹,東夷侵犯近海,時時擾民。東鄉侯雖有甫平,但尚有漏網之魚,眼下正是亟待肅清。請陛下允準!”
自世宗朝剿滅張氏叛亂之后,隆州基本掌握在中央手里,其地雖有不少世家大族,但早已不復往昔盛況。可以說,這是除了平川以外,軒轅皇室最易掌控的一州。
突然老皇帝像是想到了什么事,抬眼望向宜王,慢慢說道“烔兒剛剛加冠封王,正是為國出力的時候,不如你去?”
太子臉色有些難看,陰沉的看向宜王。
這話鋒轉變實在太快,宜王險些沒反應過來,起身走出,與太子并列站著“兒子才疏學淺,從未有過領兵整軍的經驗,父皇還是另擇人選為好?”
說著,軒轅烔偏頭看著太子,一臉無辜的模樣。
“是么?”軒轅椃冷笑一聲,點頭道,“你們兄弟二人,商量過了?”
宜王大驚失色,立刻跪在地上,誠惶誠恐“沒有,兒子未領朝職,不敢私下妄議軍國大事。只是太子殿下既有此念,為何舍近求遠?隆州新軍,乃是國之利器,父皇還需慎重考慮。”
宇王妃顧茵也想不到情勢陡然之間,居然會有這樣的轉變。原以為太子是以退為進,逼迫皇帝立刻處置宇王,但此刻來看,倒像是著急離開京城。
軒轅椃的眼神高深莫測,已然是明了一切。將目光落在一直沒說話的軒轅偲身上,面帶微笑道“偲兒,你覺得二位叔叔,誰更合適?”
一直低著頭暗中觀察的軒轅偲,怎么也想不到火會燒到自己的身上。這在場的每一位,可都是一家人,唯獨他不是。即使血脈再親近,畢竟也隔了一代。
自他入京以來,軒轅炘是發自肺腑也好,裝腔作勢也罷,至少算得上關懷備至。又是出面緩和延平王府與士族的矛盾,又是給他物色成婚對象。雖然其中不乏出自政治層面的考慮,但將心比心,確實待軒轅偲十分優渥。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軒轅偲不會忘記自己是質子的身份,這幾位叔叔之間爭斗自己是萬萬不能摻和的。
軒轅椃突然仰頭大笑,嘖嘖稱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