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來不及呢!一個是韓院長;另一個就是黃萍。“兩大之間難為小。《孟子》?《梁惠王章句下》”袁胖雖不知道這話是孟子說的,但卻深知個中道理,同時還蠻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技不如人,只能仰人鼻息。她和黃萍相對而坐,整天嘀咕個不停,真不知哪來這許多的話?要論地方,中醫(yī)科已是夠大夠寬敞了,別說來一個醫(yī)生,就是同時來三個都仍顯寬敞。但王大林想,倪瀟儒這么一個優(yōu)秀的大學生,再加之他不凡的中醫(yī)家庭背景,卻能不入世俗,來區(qū)屬小醫(yī)院,著實不易啊!他要盡可能的為倪瀟儒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工作氛圍。他決定將中醫(yī)科右邊那間也劃歸中醫(yī)科,給倪瀟儒使用,轉而來一想,這樣不妥。因為時下醫(yī)院人多空閑,現(xiàn)有的那些醫(yī)生,雖技薄藝疏,卻不思進取;技不如人卻擅長說三道四,業(yè)務不見提高,但那嫉妒心卻在日日見長。當時醫(yī)院已完全被不良風氣所籠罩,有把家務私活挪到醫(yī)院里來干的,有逛街買菜的,也有上班時不知去向的,更有開補藥當禮物,拿病假單做人情的。無所事事就扎堆閑聊扯是非,因而員工之間的矛盾特別多。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其實醫(yī)院一直是有規(guī)章制度的,就掛在墻上,但卻形同虛設,因為自上而下從沒人把它當回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論語?子路篇》”孔子所言真乃至理名言。
王大林接手這個爛攤子時,眼前的情形比他原先所知道所想象的還要糟糕,他真是心急如焚,恨不得一夜之間能把這些惡習掃除干凈,使醫(yī)院回歸它原有的使命和軌道。“久廢不可速成,積弊不可頓除。宋?悔堂禪師”王大林并非不知個中道理,可是他心里急呀!因而履新伊始便重修規(guī)章,整飭醫(yī)風,革除流弊,又竭力倡導愛崗敬業(yè),精進業(yè)務,時間雖不久卻已氣象呈新。對于這位王副院長大刀闊斧的做派,有人敬重、有人不快,有人抵觸,甚至有人暗里使絆。這些他都感覺到了,他心里清楚,那沉疴積弊早成頑疾,只不過一時收斂,時隱時現(xiàn)在而已,豈一時可除。他知道有人在不斷地往上告,甚至還驚動市局,派人下沉暗察。什么拉幫結派啦,這是指王大林和倪瀟儒的關系。什么打擊報復老員工啦,這是指他批評袁胖黃萍之類的員工。韓院長聽了只是一笑了之,她還不了解這些人?說不得碰不得,不然就到處說你的壞話,只是這些人沒膽這樣對我來這一套。不過她提醒王大林,還是多注意些方法的好,不要弄個牢騷滿天。上面我已向他們解釋過了,他們也是例行公事。王大林才不會在乎這些呢!無非就是得罪那些庸人懶貨,大不了把我打回原形,不當這個副院長是了。他憂心的是自己未能讓醫(yī)院早日形成良好的風氣。
空閑多了,飛短流長自然亦多。倪瀟儒初來咋到,這種獨立的空間不利于人際溝通,到時他會被孤立、會被那些嫉妒的眼光所湮沒,反而讓他為其所累。因而王大林請人連夜加班敲出個門洞,變成三室相連的格局,病人就診也方便,兩邊同時可以出入。這樣既可讓倪瀟儒有相對獨立的工作空間,又便利人際交流。同時王大林還拿出那套全新的桌椅。這套桌椅原本是給韓院長的,可她為豎一個節(jié)儉親民的形象,故意擱進倉庫不用。其實她來醫(yī)院辦公的時間不多,再說她的辦公室不止一處,局里區(qū)上都有。年初來了王大林,她率性好人做到底,提議給王大林,哪知王大林壓根就不在乎這個。當年到局機關,給他一套門破腿殘的舊桌椅,一用就是十幾年,絲毫沒覺得有什么別扭不方便。再說,這換來換去的也麻煩,因而他婉拒不用。現(xiàn)在這套桌椅正好派上用處,給倪瀟儒用是再合適不過了,這也算是物盡其用吧!王大林還準備了大紅橫幅,上書歡迎新時期優(yōu)秀大學生倪瀟儒來我院工作。
一切布置停當,王大林便抽空去了一趟局里,向韓院長作了階段性匯報。韓院長雖難得來醫(yī)院,可醫(yī)院里的事她卻了若指掌,但王大林來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