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彥太子反而先回答天歌的問題:“道教早期并不禁酒
,遠古神祀宗教把酒作為祭奠神祉的重要供品,甚至還設有專門掌管宗教活動中敬酒事項的官職,稱為“酒人”。據《周禮·天官·酒人》記載:“酒人掌為五齊三酒,祭祀則供奉之。”早期道教受這種文化氛圍的影響,并不一概忌酒。
張道陵祖師在蜀中創立五斗米道,設二十四治,治首即稱“祭酒”。祭酒原為饗宴時酹酒祭神的長者,乃德高望重者才能擔任,說明早期道士所行宗教職能與原來的祭酒有相通之處。早期的道教戒律并無不飲酒的條規。現存最早的道教戒律《老君想爾戒》,分上中下三行,每行三條,共九條皆無戒酒之條。”
天歌說:“可是出家人,畢竟修行……”
俊彥太子道:“道家仙真與酒,道教歷代仙真、歷史人物中也多有與酒有不解之緣者。最為出名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有名的“道士詩人”,杜甫膾炙人口的《飲中八仙歌》便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甚至有仙真因酒而得度。傳說被全真道奉為祖師的呂洞賓在唐末、五代之際,少習舉業,兩舉進士不第(一說唐文宗開成二年即837年始成進士,一說唐懿宗威通三年即862年六十四歲時始成進士)。后游長安,在酒肆中遇鐘離權祖師,經過“十試”,得授長生久視之術而成仙。”
天歌說:“可是正一喝酒,全真不喝酒?莫非全真創教人,與酒有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恨?”
俊彥太子道:“呵呵,恰恰相反,金代道士,王重陽是道教全真道的創始人。他出身在陜西威陽,大魏村富戶,早年習文,入府學,后改而習武,于1138年曾應試武舉,考中甲科,慨然有經略天下之志,然長期任征酒小吏,卒未能得志。四十八歲時,自稱于甘河鎮酒肆中遇異人,飲以神水,授以真訣,自此假裝瘋顛,自號“王害風”,棄家入終南山南時村穴居修煉,號所居處為“活死人墓”。”
天歌說:“那還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