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歌說“真是羨慕你們,哦,對了,我曾經做為人的時候,我一直就是特別羨慕你們這些魚可以搖搖擺擺自由自在的一天在水中嬉戲,這是多么快樂的事情呀,沒想到你們魚還在羨慕著人,真是子非魚,安之魚之樂也?。 ?
突突魚道“呵呵,姐姐,魚羨慕人,很正常,天生萬物,人為萬物之靈,我們既然修仙,自然要羨慕人類……“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主人,可不要被她們單純的外表所欺騙了!看似她們純樸簡單,實際上他們也有自己的目的啊,不然的話你以為這么簡單純樸是真實的嗎?”
噗噗魚急道“你這只仙鶴,到底什么意思?你說我們不重復不真實,你倒是說說,為什么我們要不真實不純樸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素樸純一,足以知天”,知天者,即能與天同壽。保持恬淡無欲、清靜素樸的思想,不過分地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祿和榮華富貴,不為個人的私欲而絞盡腦汁,不為個人的得失算計而心神不安,始終保持一種“安時而處順”、“知足而常樂”的高尚情操,養成一種“與人無忤、與物無爭”的曠達x懷,才是“返樸歸真”的真諦所在。”
突突魚道“《太平經》中有“下古人心邪蔽,不若太上古之三皇,人心質樸,心意專一,各樂稱天心,而忠信不欺其上,故可無文也”之句,意在批評世人品行邪惡,頌揚古人的質樸。在我們經常慨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今天,尤其需要這種返樸歸真的境界?!?
天歌說“返璞歸真到底是什么境界?”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返歸淳樸,即不要用人為的東西去毀滅天然,不要用造作去毀滅性命,不要因貪求名聲而成為名聲的犧牲品。”
突突魚道“呵呵,“從和”以快樂生活,“和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理念。“和”的意義,一是要通,二是要順,三是要悅,四是要包容。通則和諧,和則相生。所謂通就是通暢、通達,古人曾說道之言通,通無所通,而無所不通。天地萬物的自然運化生長,展現的通萬物的自然和諧。道經中說,“道以通達為義”。所謂“道以通達為義”,就是既要自通還要通他。在現實世界中我們知道,道路暢通則人行通達,水流暢通則潤澤萬物,貨物暢通則人心穩定,人之血脈暢通則無病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心通無礙,只有心通才減少煩惱與憂苦,也只有排除煩惱與憂苦才有順心如意。在道教看來,通則無礙,通則和諧,通則安定,通則太平,通則繁榮。”
天歌說“所謂順就是順應大勢,也就是要順應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若水一樣順勢而行。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乃天地自然之常勢,人應當順應其變化。白天應當勞作,晚間應當休息,也是自然之常理。所謂悅就是保持與營造和悅的心態和處境,人之心身和悅,才能神清氣爽,健康常在。家庭有和悅才能和睦,小孩在這樣一種氛圍中成長,才有快樂,才能得到健康發展。所謂包容就是要寬容地對待他人,以有容乃大的x懷,容納不同的東西,像大海一樣能容納萬川河水,并賦予其生機。和所包含的以上四個方面,引導著世人快樂地生活。具體當從以下三方面來促進?!?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第一當以人自身的和諧為基礎。社會是由人組成的,要維護社會的和平與和諧,我們首先要保持自己個人內心的和諧與安寧。道教認為,人心的煩惱和不安定主要來自外物的纏繞和貪求之心過度,從而產生煩惱與焦慮,產生妒忌心甚至仇恨心,因此有人生苦短之感嘆,而之所以“苦短”,是因為我們為“煩惱”所纏繞。而“煩惱”實際上起于“妄心”?!?
天歌說“妄心是什么?”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常清靜經》說“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