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開恩”。
只聽鄒將軍指責道“大膽,你樊於期負罪卑微之人,王爺好心收留于你,你不感恩圖報,有什么資本開口說情”。
樊於期應道“若王爺若有任何吩咐,屬下無有不從,只是高漸離與我情同手足,就算拼了性命,屬下今日無論如何也要救下他”!
姬定怒道“混賬”!一聲怒喝,又緩緩道“我本來打算饒他一命,經你一說,本王爺還就改變主意了,今日非殺了高漸離不可”!
樊於期道“王爺,你若傷害我哥哥一根汗毛,休怪屬下翻臉了”!
姬定哈哈大笑“你開玩笑是吧,憑你也想嚇唬本王爺,我會把你這狗東西放在眼里”!
樊於期道“難道王爺把太子也不放在眼里嗎”!
姬定道“此刻爾等甕中之鱉,你以為搬出太子就可以了嗎,別說太子不在,就算太子現身,也保不了他”!
話音剛落,耳聽后面一聲清脆應答“是嗎”?眾人紛紛看去,只見一人昂首闊步,大步流星而來,看那人眉宇英颯,額頭圓潤,發系琉璃玉簪,身著絲綢錦繡,舉止瀟灑如意,抬手投足間盡顯大氣高貴。
眾人望見此人,皆是一驚,頓時低頭彎腰,面上畢恭畢敬,分開一條道來,那人只管任意橫行,走至姬定面前,姬定惶恐道“太子殿下,您怎么來了”?
你道來人是誰,正是燕國太子。且說這太子名丹,乃當今燕王喜之子。這太子可謂是身世坎坷,命途多舛。姬丹年少時,被送往趙國當人質,燕王以此為柄以圖燕趙兩國世代友好關系。欲說姬丹在趙國之時結識一人,名曰嬴政,亦是質于趙國之人,二人同病相憐,年幼無知,兩小無猜,日益建立深厚感情,誓約生死知己。后二人長大,各自歸國,姬丹被立太子,嬴政為秦王。秦國日益壯大,數次攻燕,燕弱,燕王喜為圖自保,又將姬丹送往秦國作人質。姬丹被送秦國,又遇幼時玩伴嬴政,初時覺得幸運,本以為憑二人以往交情,嬴政可以對自己照顧有加,不料嬴政一反初心,不但不禮遇幼時伙伴,反而常常刁難冷落。姬丹心有不甘,既受其辱,如何能忍,伺機便欲歸國。姬丹既有此心,求情于嬴政,嬴政執意留他,怎能放走,道“使日再中,天雨粟,令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乃得歸”。姬丹聞語面如死灰,心中絕望,知秦王根本不會放自己走,自己怕是要終老于此。姬丹有感凄苦命運,夜深人靜時放聲痛哭,悲天憫地,向天地訴說著不公命運。說來也怪,可能這天地真被姬丹感動,次日正午之時,空中果然下起了小米,遠處飛來一只白了頭的烏鴉,馬匹也長出了犄角,再去看廚門邊上的木象,也生出了肉腳,姬丹淚垂蜇目。有道是君無戲言,嬴政雖然極不情愿,既已許下承諾,只得放姬丹離開。雖然放走姬丹,卻暗中派人在姬丹出宮必經橋上設下機關箭弩,想要中伏姬丹。當真天助姬丹,姬丹夜走咸陽,經過橋上之時箭弩卻無故失效,逃至城門,方至三更,便學雞叫,引得眾雞皆鳴,這才使得城哨之人誤開城門,姬丹得以蒙混過關。
姬丹僥幸活命,出得城來,便徹夜狂奔,向東逃竄。天明后購買良馬,又是馬不停蹄,夜以繼日,總算逃回燕國。
姬丹既歸燕國,有功社稷,其父燕王對他恩賜有加,臣民對他感恩戴德,姬丹既已得勢,籠絡人心,地位逐漸穩固,又惱怒秦王無信,早已生恨嬴政,發誓此生不能血刃嬴政,誓不為人。是故三年來隱忍薄發,暗中大肆培養自己羽翼勢力,有待有朝一日以雪前恥。姬丹本風華正茂,大有作為,憑太子顯赫地位,姬丹又淡泊金銀,很快網羅來大批刺客死士,初時有秦之逃將樊於期,后有勇猛之士秦舞陽,盡皆武藝高強,在江湖上大名鼎鼎。姬丹素與高漸離交好,知其好友荊軻勇猛無比,處心積慮想要將其收在麾下,幾番托高漸離說辭,雖姬丹頗會使得懷柔之術,賄荊軻于無數金錢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