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品行高潔之人,不為所動,至今與姬丹也只是表面交情,明里客套,姬丹為此心中十分遺憾。
卻說此刻姬丹忽然出現,乃是荊軻通風報信。原來昨日荊軻前去尋找樊於期,出了高漸離府宅,在薊都城打聽一遍,并無半點訊息,尋思樊於期懂得易容之術,漫無目的尋他當真不容易,心想城外他有個相好的,或許他會去那里,不妨前去看看,于是又馬不停蹄趕至城南西郊。見到柳蘭蘭,雖軟磨硬泡,威逼,柳蘭蘭早有準備,始終并未吐露半字,柳蘭蘭一介柔弱女子,荊軻總不能過分為難,自知這柳蘭蘭必然知道樊於期下落去處,心中雖有不甘,也得悻悻而歸。
待荊軻返回城中,天色已晚,尋思此事并不急于一時片刻,明日再去與高漸離相見不遲,心中既已有了主意,尋一酒肉朋友,飽餐暢飲一番,便在那里住了一夜,不在話下。
次日一早,荊軻與友人辭別,心想既然尋樊於期未果,也該回去向二弟說明情況,再從長計議,便趕往高府。便是沿路途中,仍尋找關于樊於期蛛絲馬跡,本不抱任何希望,遇得七八熟人,詢問打聽之下,有人告知早上好像見過樊於期,十有八九是他,再問他人在哪里,那人言道北城納賢路附近,荊軻尋思那里正是臨近二弟住所,大喜之下,不免有些擔憂,心中有不祥預感,恐怕橫生變故,拜謝那人,便直奔高府。
荊軻匆忙趕至高府,門外已然聽得兵器錚錚,噪聲鳴鳴,暗道果然大事不妙,閃身屋檐之下,窺得里面士兵羅列,人頭密布,暗叫糟糕,總歸門外看不得真切,又不明白何事發生,擇身躍上院墻屋頂,潛伏下來,這才看得一清二楚。
荊軻看那陣勢,先是鄒將軍冷言冷語,氣焰囂張,心中暗道莫非事情已經敗露了?后見姬王爺隨即到來,又是步步緊逼,荊軻心道事情大大不妙。荊軻目睹全程,看那陣勢劍拔弩張,二弟高漸離寡不敵眾,逐漸處于下風,雖然旁有樊於期數次阻攔,終無濟于事,事態愈發不可收拾。荊軻幾番想要下去幫襯,轉念心想姬王爺等人有備而來,況且人多勢眾,自己冒然下去未必能敵,有可能還會擴大事態。待見兄弟立姓現身,心想這下徹底完了,終究紙包不住火,腦海中念頭飛轉,思忖道看來只有去請公子出面了!看罷一眼場上立姓仍與姬王爺對峙,不再遲疑,飛身躍下墻頭,奔向昭陽宮。
荊軻素知太子與高漸離交情篤厚,也知太子心思,太子姬丹數次贈送厚禮于己,想要把己拉至帳下,都被自己拒絕。荊軻灑脫坦蕩之人,實不愿被宮廷枷鎖束縛,如非萬不得已,欲救二位兄弟,無論如何不會向太子求情。雖然荊軻心知太子絕不會對此事袖手旁觀,若太子出馬此事定會迎刃而解,只是時間緊迫,事情緊急,拖不得半刻,只有盡快請太子支援了。
荊軻心急火燎趕至昭陽宮,不顧衛士阻攔,直沖云霄殿,正見太子。太子見有人橫沖進來,并無護衛稟報,先是嚇了一跳,待要發怒斥責,再看此人卻是荊軻,倒是始料未及,十分驚愕。荊軻顧不得許多禮數,開口言道“太子殿下,高漸離有難,請您速去救援”!
姬丹驚道“原來是荊大俠,究竟何事如此驚慌”?
荊軻急道“二弟高漸離被人挾持,性命危在頃刻之間,此事經過來不及細說了,請太子殿下速速動身,與我前去搭救他”!
姬丹驚道“你說什么,高漸離被人挾持”?
荊軻正聲道“正是”!
只見姬丹眉頭微皺,稍一思索,斷然道“那還等什么,事不宜遲,咱們快去吧,有請大俠帶路”!
荊軻道“太子請”!
便是姬丹隨手扯過一件大氅,披在身上,命人速速牽來兩匹快馬,出了宮門,二人上了馬,駕一聲風風火火馳向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