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四年五月三日。
東大陸西海岸北部外海。
劉興和李出源正對照輿圖和海圖,率船隊向南快速航行著。
自三月底,四月初,船隊發現東極之地(后世阿拉斯加東南部)后,便會同各船,正式開啟探索東大陸的征程。
航行一月,對眾人來說可謂豁然開朗。
不僅氣溫越來越溫暖,海岸線也不在冰封。
而溫暖而華美的海岸線,也在鼓舞著整個船隊上下所有人繼續向前航行。
最終船隊順利到達,并建立了東大陸上第一個據點,新陸城。
不久又在其南方不遠處建立了第二個據點,新旅城。
新陸城位于新陸島內側南部,而新旅城則位于新陸島東部河口處。
兩城隔一條海灣相望。
新陸島便是后世的溫哥華島,新旅城則正是后世溫哥華。
這里是東進大軍所發現的第一處優良港灣。
以新陸島為界分成兩條海峽。
東面的新陸海峽(喬治亞海峽),南面的南新陸海峽(胡安·德富卡海峽)。
除此之外劉興還對新旅城所在的南北兩條河和所處海灣進行了命名。
新旅城西北部海灣定名為大禹灣(巴拉德灣),南部河流則定名為新淮河(比阿姆弗雷澤河)。
南新陸海峽南部海灣則改名為共工灣(普吉特海灣),在共工灣內側不遠,船隊和探險隊還發現了一個非常大的湖泊,劉興命人將其定名為東陸湖(華盛頓湖)。
當然,在這考察這周圍土地,河流,湖泊,海灣之時,劉興也并不局限此地,還派出了諸多船隊四散考察,勘察,繪制輿圖,海圖等。
特別是向南航行考察,更是重中之重。
而這之中據南部船隊返回來報。
在南方發現了一條大河,是這周圍最大的一條河,船隊已經命人在其河口立營,準備將其擴大建造這周圍第三個據點。
劉興,李出源大喜,留下大部隊繼續建城,二人親自帶萬余人前往考察,并在河口立碑。
這條后世的哥倫比亞河,劉興與李出源等人商議一番,再征得劉建同意后,將之前華夏四瀆之一的濟水定名此河為新濟河。
反正濟水已經因為黃河改道而消失,如今正好以此讓其復活。
而河口新城自然而然成為了新濟城。
劉建在得知了船隊已經到達后世溫哥華地區后大喜過望。
不過在表彰眾人,并對各種河流,湖泊,海灣,海峽,島嶼等定名之時,劉建還要求眾人在新旅城和新陸城南部,共工灣和東陸湖之間再建一處據點新城,以此三城互為依托,加上新濟城,四城相依,共同衛護,守備,開拓此地。
未來繼續向內陸考察,同時由此繼續沿海岸線往南,這四城都將是最強有力的依靠和保障。
同時這里也是華漢國深入東大陸的橋頭堡和最佳中轉站。
雖然不知為何劉建會堅持在共工灣和東陸湖之間的狹長之地修建據點,這里在劉興,李出源等人看來似乎太偏了點。
但是既然劉建堅持,反正船隊短期內也沒法南下,至少四城建成后,暫時不能南下。
多建一城,一港口碼頭,并不太費事。
于是被命名為新平城的新城在此拔地而起。
十五萬海警軍和護航軍,十萬人分散筑城,五萬人以南到新濟河,北到東極之地,南北幾百里的海岸線和河流進行全面考察,勘察,特別是那新濟河,一路沿河向內航行,考察沿途風景,地形,地貌,并繪制地圖。
如今主要任務是建立據點,考察繪圖,至于詳細考察各地,勘察地形,探查礦產,考察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