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印,正面印中央銀行,反面印制錢壹文。”陳遜回道。
沒有采用歷史上已有的命名方式來命名這枚錢幣,而是在正面標注發行銀行,反面標注幣值。
“好。”封于鐵先應了下來,然后方才問道“這個中央銀行是什么東西?”
“是管理軍政府范圍內所有錢莊、銀鋪的部門,它不受理普通的儲蓄、貸款等業務,只負責鑄幣、印鈔、發行貨幣,穩定金融市場等,只和錢莊打交道。”
“哦…,我大概我明白了。”不知道是不是真明白了,封于鐵沒有繼續問,而是拿出了其他錢幣讓陳遜審核,這些錢幣都是按照陳遜信中要求鍛造的。
“這是鐵錢,相比一般的鐵器,它的防銹能力強一些,但比銅錢差遠了。”擺在桌面上的鐵錢有三種。
“最小的這枚重量只有銅錢的三分之一,中間的有銅錢的二分之一,這枚和銅錢一樣重。”封于鐵介紹道“說是鐵錢,其實他們的材料都是合金鋼,比鐵硬多了,只要不生銹,還是很耐用的。”
最重的那枚鐵錢,看起來已經比銅錢大了。
“很好,這些鐵錢都是過渡,屬于消耗品,生銹了也無妨,各個錢莊會回收舊錢的。”陳遜沒有細看這些鐵錢,它們算是真正的輔幣,只是為了給百姓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后世人民幣都有角、分等輔幣,一文銅錢價值比一元錢差不了多少,也必須得有更小面額的輔幣。
目前,民間百姓會使用銅子之類的金屬作為輔幣,陳遜打算直接將這種微小面額的錢幣統一起來。
“成本如何?”陳遜問道。
“比打造其他鐵器賺的多。”封于鐵回道“特別是蒸汽機研發出來之后,直接使用鑄造機床冷鍛,質量又好,速度又快,成本非常低,不足幣值的一成。”
這就是鑄幣的暴利!!
說到賺錢,還是印這些小面額最賺,還有就是高面額的也不差。
“這是您交代的銀幣和金幣。”
桌面上的銀幣和金幣與之前的鐵錢、銅錢差別很大,它們中間沒有孔,錢幣外圍有鋸齒狀紋路,防止有人會從錢幣上刮銀末或者金末。正反面的圖案很復雜,是一朵花。
“銀幣的重量有五錢,含銀量只有八成,這種合金比純銀硬很多,圖案可以做的很豐富,您看著朵花,紋路已經很細了。”封于鐵介紹道。
五錢相當于后世的32克。
“很不錯,就按照這種大小造。”陳遜拿起銀幣仔細查看,大小和重量都超過了后世的銀元,算是很厚道了。
“我比較好奇,這一枚銀幣,真的可以當做一兩銀子用?”封于鐵忍不住問道“那也太賺了。”
“肯定可以,否則我們費這事干嘛?直接使用純銀不就好了。”陳遜用指甲夾住銀幣,將其放在嘴邊吹了一下,然后貼近耳朵聽,銀幣發出清脆的“叮”震動聲。
陳遜后世看過一篇科普文,吹錢聽聲辨別錢幣真假,并不是看有沒有聲,而是聽音色。
只要采用標準的捏法和適當的吹氣方法,多數金屬制的硬幣,都能發聲。
但是,真正銀制的銀元,聲音會比較清脆,有經驗的人是通過聲音的音質來分辨是否是真銀元。
原理應該和物理學上的“共振”現象有關,具體陳遜也不懂。
“銀幣上印什么?”封于鐵問道。
“我已經畫好了,你照著印刻就好。”陳遜拿出一張圖紙,上面印著四個圓圈圖案,是他為銀幣和金幣設計的。
其中銀幣的正面中心是一只五爪龍,盤成一團,龍首位于中間,圖案上方寫中央銀行,下方寫制錢千文,兩側是麥穗圖案填充。
背面印陳遜的大頭像,上面圈寫著八個字“開元農歷三八二四年”
這里的開元并不是唐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