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李隆基的年號,而是開端、開頭的意思,也有新階段、新紀元的含義。
農歷,又稱夏歷、漢歷、陰歷等,是現在中華大地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歷法,是夏代創立的歷法,可以算是中華文明最早的歷法。
陳遜選擇這個歷法,有追本溯源,繼承華夏正統的內涵,之后也會這樣宣傳。
辛虧陳遜上一世研究過農歷,知道夏歷紀元就是公元+2697,否則以現在的考古程度,要想追溯正確的年份,絕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開元農歷?三八二四?”封于鐵看的一頭霧水。
“鑄造錢幣必須在上面印刻時間,現在宋朝覆滅,我們不可能繼續使用宋朝的年號,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歷法。開元是起始的意思,農歷就是夏歷,夏歷是起源于夏朝的歷法,就是陰歷、干支紀年和十二生肖紀年,我們華夏民族以農為本,所以我稱它為農歷。”陳遜回道“這種歷法距今已有三千八百二十四年。”
“啊!!?這…,您是怎么知道的?”封于鐵好奇的問道。
“你直接用就是了,不會錯的。”陳遜當然說不出來原因,只能耍無賴。
其實農歷雖稱農,但并不能反映季節轉換用以準確指導農事。
因為其事觀測月亮得來,所以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反映潮汐,潮汐現象是月亮起主導作用,以月相變化為依據的農歷可以指導海事活動,非常適合現在的軍政府。
等立國之后,陳遜還打算將陽歷研究出來。
一百多年后的元朝就觀測太陽研究出了“授時歷”,陳遜相信自己也能夠測量出來。
想到這里,陳遜腦海中不禁冒出了一個小故事。
授時歷出現三百年之后,教皇推出了格里高利歷(公歷),號稱是自己制定的,但是他的一年3652425日與授時歷一個點都不差,而他既沒有元朝廣袤的土地和人力去測量,也沒有歷史記載的測量記錄。
最重要的是,明朝的鄭和曾在公歷出現之前,派遣分隊到達了意大利佛羅倫薩,鄭和副使與教皇尤金四世進行了會面,并向歐洲傳播了大量的中華天文歷法及文化知識,其中就包括明朝的《星歷表》,元朝的《授時歷》等。
顯而易見,教皇就是個抄襲的冒名頂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