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拍攝場景,分為棚拍和戶外,也就是常說的內景和外景。
因為時間、人力、資金等成本因素,拍攝之前導演會將屬于同一個場景里的戲份整理好,分段分點的拍攝。
所以處于同個場景的不同戲份,需要的演員情感可能會是變化的。
演員的表演難度,有一部分就是來自于此。
打個比方
一個年輕的媽媽在醫院的產房,生下孩子,她感到很開心。淚水和汗水交織的臉龐,洋溢著幸福的光芒。
過了幾年,媽媽又在同一個產房生下二胎。但這次醫生卻告訴她,這個孩子有六根手指。是殘疾的。
同樣是疲憊的媽媽臉龐,表情卻變成震驚和悲傷。
這是不同的段落,時間跨度很長,但因為是同一個場景,所以放在一起拍攝。
喜悅和悲傷,是最基本的演員情緒展現。哪怕給路人一點時間準備,都能表現出來。
但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切換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就需要演技。
沈青今天導的兩場戲,就是如此。
拍攝地是一所普通本科大學的足球場。
“我認識明珠大學的教務主任,可以申請到那邊的場地使用權。”可嵐不理解,為什么沈青放著明珠最好的大學不用,反而要找一所普通的學校。
沈青解釋“我需要的男女主角,是普通人。”
普通人,上的是普通大學。
可嵐辯解道“可是明珠大學的風景好啊,畫面效果會更漂亮。再說了,又不拍門牌,誰知道是哪所大學?”
沈青的眼睛本來盯著分鏡腳本,聽到可嵐這么說,就抬頭看著她“柯組長,我最后再說一次。拍電影,首先要過得了自己這一關。”
可嵐立馬把嘴鎖上。
她知道沈青這家伙平時脾氣挺好,但是牽扯到電影,別人質疑他的想法,就會變得暴躁。
沈青重新把頭低下,翻著手上的分鏡腳本,思考著哪里還需要改進。
可嵐偷偷看著沈青,嘴里嘀咕“強迫癥。”
兩場戲都是白天。
第一場戲是張起元在即將大學畢業的時候,對妻子的求婚場景。
求婚嘛,都是一大群人圍著。
沈青提前讓可嵐找了人。
本來可嵐是想找專業的群演,但是沈青一定要大學生,他說群演大多是混日子的,演不出來學生那種青春洋溢的感覺。
為這,可嵐還托關系給這所大學的領導打了招呼,叫了一些學生會的幫忙站場。
學生竟然都很積極,聽說可以拍戲,有幾個還逃課跑出來。
當然,讓可嵐最開心的是,學生不要錢。
可嵐在“佳能廣告拍攝群”里,看到攝像、美術都發了個ok的手勢后,對沈青說道“都準備的差不多了。”
沈青點點頭,在攝影機開機之前,和周諦聽再次囑咐了一遍“你的臺詞記住了沒有?”
是的,沈青為了節省成本,讓周諦聽本色出演大四的學生,兼男主角的好友。有一句臺詞。
周諦聽從知道自己有戲份的那天開始,在劇組的干勁就變得十足。
“放心吧,沈導,我在家對著鏡子起碼練習了一百遍。”周諦聽拍拍胸脯。
“不過沈導,我不需要化妝嗎?”周諦聽覺得自己雖然只有一句臺詞,但也算是這部短片有名有姓的角色,不能落了檔次。
沈青搖搖頭“完全不需要。你本來的樣子,已經夠好了。”
周諦聽開心起來。
瘦高的身材在寬大的衛衣里,像是迎風搖擺的桿子。
標準的男主朋友,路人長相。
“今天是這部短片的最后兩場戲,拍完就正式殺青。”沈青向劇組人員說道,“大家再堅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