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夢溪村雖然窮,但是這學校還是不小的,占地起碼好幾畝的樣子。
院墻里外也有幾畝的開荒地,算在學校的資產里面。這也是很多年前,國家處處搞三產的遺留。
夢溪村一弄不出廠子、二做不了生產,只能整幾塊地掛在村集體和學校,也算是完成任務交差了。
只是這么多年來,學校就只有楊正東他家老爺子楊青云這一個老師,哪有功夫拾掇這好幾畝地去,再說也不是什么肥沃的地,久而久之就荒了下來。
剛才楊正東就是在看院墻里面那些地,學校外面那塊原本屬于學校的地,讓老支書送給他家了,算作村集體對他做老師的獎勵。
現在學校里也差不多有將近兩畝的地,外面那一畝多地也荒著,天天在上面“種”草也有點太可惜了,不行的話拾捯拾捯種點菜?
反正他也是系統授予的“種菜大師傅斯基”,各種菜的生長種植都在他腦子里,就是大棚菜他也知道怎么搞。
而且這學校后面就是口泉,引水也不是什么麻煩事,這又解決了水的問題。
等菜種好了直接供應學校,給孩子們開食堂,吃不完的就去賣掉補貼購買教具學習用品什么的,他越想越覺得這事靠譜。
反正如今他也不是沒時間,抽空就把地弄出來,然后買點蔬菜種子種上。
他還不信了,這系統御封的“種菜大師傅斯基”還能種不好菜。
稀里呼嚕的把碗里的面條吃完,他用水洗了洗碗,時間也將近七點半。
就開始在教室門口準備接孩子們上課,老師的習慣了,不接到孩子們都不習慣。
“楊老師早!”
“早,亞輝!”
第一個迎進教室的竟然是“音樂小公主”梁亞輝。
“楊老師早!”
“你也早,朋朋!”
“楊老師早!”
“早,發亮!”
“楊老師早!”
“早,智興!”
“……”
楊正東看著這群打招呼的孩子,臉上一直帶著溫暖的笑容,經過昨天一天,他已經能夠記得住所有學生的名字。
他前世做帶班班主任的時候,一個班里起碼八九十個學生,認識孩子就是必備技能,不然小孩子自尊心特別容易受傷的,更別說這才四十多個孩子了。
第一堂課還是語文課,低年級鞏固拼音知識,三四五年級則分別講解了課文,重點是組詞、造句和閱讀理解。
六年級的三個小家伙兒則比較慘,依然在進行題海戰術,一整套的試題丟了過去,先做再說。
算術課程低年級的小家伙們則學習分類和數字,這點沒有按照課本來,而是穿插著,對于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培養邏輯才是重要的。
中高年級則是從課本中結合一些特色有趣的題目綜合講解,什么小明的故事、植樹的方法、鹽糖比例等題目都出來了。
當然也是針對現在課本的知識點進行的擴展,說白了這藍星也是應試教育,擴展的內容不能太離譜了。
第三節是體育課,繼續教孩子們廣播體操,這是長線課程。在最后一段時間楊正東還給大家講了一些球類知識,答應孩子們過段時間買幾個足球、籃球,讓他們學習怎么玩球兒。
最后一節課楊正東則開了一節英語課,跟地球一樣英語也是通用語言,藍星這邊一般都是初中以后才開的,他打算提前讓孩子們熟悉,不然后期和城市孩子競爭要吃大虧的。
不過對于還沒認全漢語拼音的孩子來說,英語完全是懵的狀態。
六年級的幾個也是一樣,二十六個字母能認全乎的基本沒有,不過字母歌倒是都學會了。
尤其是梁亞輝這小丫頭,天生對音樂敏感,用那個小品王趙大吹的話來說,就是渾身長滿了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