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周瑜看來,于禁就是一個反復無常、無信無義的小人。這樣的人最容易叛變。如果于禁能背叛袁熙,投到他的旗下,他則兵不血刃,收取壽春。
“大都督,于禁跟隨袁熙久矣,他的妻兒都在鄴城,會背叛袁熙嗎?”程普不敢相信。
“當初于禁投靠袁熙,是因為被袁熙抓住,關押了許久,才歸降袁熙。如今他手握重兵,駐守堅城壽春,實力并不比我們弱多少。怎么會輕易歸降?”黃蓋也說道。
“兩位將軍所言極是,我險些上了他的當。”周瑜思慮許久,改變了原有的想法。
于禁確實沒太大可能歸降。
如果拖延時間,讓顏良趕到,則戰事更加艱難。
周瑜招來眾將議事。
他擺出地圖道:“剛才于禁來信,說愿意歸降于我。公覆和德謀,卻勸我...于禁是假降,本都督深以為然,故拒絕于禁,決心強取壽春。”
“眾將聽令。”
“在...。”眾將應道。
周瑜指著地圖北面:“在壽春之北,乃是綿延不絕的山脈,直向徐州彭城。是顏良馳援揚州的必經之路。程普、周泰,我令你們率領三千兵馬,前往設伏,務必阻止顏良東進。”
“諾。”
程普、周泰應下。
周瑜繼續說道:“于禁所部,若是堅守不出,我們難以克城。但若將他引出來,我軍必勝。所以我們不必圍南面和西面,只攻打東面,這樣于禁不敵,就會出城。”
“諸位將軍...。”
所有人神色一正。
周瑜道:“回去好生歇息一日。待明日辰時起兵,隨我向壽春東城,發起猛攻...。”
“諾。”
周瑜把程普和黃蓋留下。
“大都督,是否有事吩咐?”程昱問。
“嗯。”周瑜道:“此次老將軍和周泰去阻擊顏良,千萬要記住,不管顏良來與不來,你們都要守在那里,切不可回壽春。”
“你們要知道,顏良在徐州有數萬精銳,他一旦領軍來援,我們將很難攻下揚州。你們只領三千軍馬,將他阻擋在徐州,已是大功。”
“末將明白。”程昱點頭應道。
“你且去吧。”
“諾。”程普離去。
周瑜說道:“明日攻打壽春,老將軍可有破城之計策?”這話是問黃蓋的。
黃蓋應道:“壽春確實城高墻厚,難以攻克,但是于禁他前番在淮南,與李通大戰,數月未分勝負,部下已損失慘重。現在壽春城里,應該已不足三萬人了吧?只要我們攻其一點,消耗他的兵力,假以時日,他必定失敗。”
其實周瑜很不想強攻。
因為兵法有云,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作為當世名將,應當審時度勢,巧妙破城,怎么能像莽夫一樣,讓軍隊去城外送死。這與他以往的英明睿智相悖。
但是眼下除了攻城,周瑜暫時想不到別的辦法。
“明日抵達城外后,不要著急攻城,先派出猛將挑戰,試探于禁,待我觀察一陣,再攻不遲。”周瑜道。
“遵命。”
第二天江東軍呼嘯而至壽春城外。
于禁、李典、樂進,也站在城樓之上。
周瑜派出大將太史慈,前往挑戰:“于禁,素問你槍法超群,何不出城一決?”
李典瞪眼瞧去,說道:“這是孫權的大將太史慈。據說他曾與小霸王孫策,大戰數百回合,不分勝負,其勇不下當年呂布。將軍切不可輕敵。”
于禁道:“我當然不會輕敵。因為我根本沒打算出城迎戰。你們也都聽著,我已經命人堵死了所有出城的要道,無我軍令,任何人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