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這生意都做到國外去了,也沒聽說呀”。這個長輩還有點兒驚訝。
畢竟大家都很忙,又是60來歲的人了,兒子也頂事兒了,孫子也有人帶,每天就是上班掙錢給下一代減輕壓力。
聽到周洋都去國外買農場了,他這叫一個驚訝。
相比之下,周洋的二伯老伯就知道的更多了。
除了周洋具體有多少錢不知道其他的,包括在國外做生意,買農場,他們都知道。“洋洋,二伯告訴你一個道理,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有空多幫一下你這些兄弟們,我們老了也幫不動你了。
可是哥也好,你弟弟他們也好,這都是你最親最近的人,也正是還可以再干幾年的時候。”
“你二伯說這個道理,你應該也懂。
你上過初中,學過的知識也比我們多。
不過這事是你的事,你愿意幫,我替你弟弟他們感謝你。
你不愿意幫,這也是你的事。我們也能理解,畢竟現在都有各自的煩心事。”老伯在一邊補充。
而其他人則是聽著,畢竟長輩說話,哪里有小輩說話的地方?
哪怕是兄弟里歲數大的,四十多歲的二哥,也不能插話。
這個規矩,是從古到今都是一輩一輩流傳下來的。
“二伯,老伯,這事我也考慮了,現在我事業沒到那個時候,有些自顧不暇。
不過這事我記著呢,回頭我們哥幾個單獨聊。”周洋還真的想過。
作為自己親兄弟,叔伯兄弟,要么是一塊從小長起來的,要么是看著周洋長大的,這感情你要說沒有那純屬扯淡。
既然有感情,那肯定是能幫就幫。
周洋家里,人還是不少的。
大哥死的早,四十來歲就去逝了。
二哥算是兄弟里最大的了,如今兒女雙全,女兒結婚了,兒子比周洋小一歲。
三哥像他爸,整個人非常會算計,為人四平八穩的。
四哥比周洋大十一歲,家里現在有兩個閨女。
按照周洋的記憶,未來四哥還會有兩個孩子,第三胎依然是閨女。
農村人,不管生多少個,必須要一個兒子。
不只是四哥這里,四哥的父親,也就是周洋的五伯也生了兩個大閨女,最后才生的四哥。
下邊是五哥,也就是周洋的大哥。
五哥比周洋大十歲,今年已經三十一了。
周洋家里排行老六,下邊還有老伯家的兩個弟弟。
老七叫周星,今年19,未來還出了點事。
老八叫周龍,十七歲。
兩兄弟歲數接近,再加上都是兒子,可算愁死周洋的老伯了。
周洋心里想著,未來要怎么安排兄弟們。
如果連親兄弟,叔伯兄弟都照顧不到,都說你人不行,那外人更看不起你了。
人啊,都講究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
周洋這邊想著,親戚們也沒有直接要求他咋樣照顧。
說到底,周洋現在發財了,可是家里人還不清楚,他具體怎么發財的。
在家里,親戚們待到了晚上十點鐘,這才開始陸續離開。
按照規矩,周洋必須得帶領全家老小出門相送。
大門口,門燈開著,一眾親戚做著告別。
“大嫂,洋洋,你們都回去吧。”二伯等人招呼著,這送別可沒有時間。
你要一直這么送,大家能送到明天早上去。
母親吻點點頭。“行,你們回去吧。”
三次告別,三次挽留,這也就算是結束了。
“洋洋,你二伯他們說的話聽到了嗎?”回到屋里,沒有外人了,母親什么話都可以說了。
別看是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