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抱歉,非必要絕不會更防盜,葬禮是真的不好寫!)
正殿處,在五十名力士托舉下,花費了將近二十分鐘,才將皇帝梓宮抬到了大殿外。
而此刻在長樂門外,已有大批儀仗人員列隊。
隊伍最前面的,是六十四名高舉萬民傘的引幡人。
在他們后面,本該是皇帝的儀仗隊,全員有一千六百多人,全部由雍軍充任。
又過了二十幾分鐘,皇帝的梓宮被抬出了長樂門,緊接著抬棺力士進行換班。
外面更寬敞些,可以容納更多人抬棺,所以人數(shù)增加直一百二十八人,這也是天子該有規(guī)制。
梓宮兩側,則有三百多名和尚道士,正不斷誦念超度經文。
當梓宮走上御道,后面則跟上吹奏的樂隊,前后三班共計有六百多人。
而在更后方,便是真正意義上的送葬隊伍。
走在最前面的是趙延洵,在他身后是百多名藩王,這等情形在大晉立國以來是頭一遭。
在這些藩王們后面,便是一眾朝廷高官,中低級官員一會兒得回衙辦公。
至于后妃命婦們,則會在所有人離開后,轉入正殿繼續(xù)致哀,一直到太安帝安葬后才能離開。
這件事前前后后,要耗費差不多三天時間,意味著他們要在長樂宮干等三天。
半個時辰后,長樂門從外關閉,內里除了侍奉的太監(jiān)宮女,便只剩下大批大批后妃和命婦。
在這些人里,端妃地位最是尊崇,所以她跪在了最前面最中間的位置。
在她右后位置,跪著的是薛寶筠,再往后便是林靜玉黃蓉蓉,更后方便是其他妃嬪。
至于數(shù)量眾多的藩王妃和命婦,全部都跪在了大殿之外。
和方才的喧鬧不同,此地已徹底歸于安靜,甚至可以說安靜得有些嚇人。
時間緩緩流逝,這里顯得無聊無趣,偏偏還要跪著等待。
當然了,一般人才需嚴格遵守禮制,而端妃便可去偏殿歇息。
張鳳秀以侍奉端妃為由,緊跟著去了偏殿,看得薛寶筠眼中寒光掠過。
當這這么多人的面,張鳳秀搶著侍奉端妃,就等于證明她這個兒媳婦當?shù)貌缓谩?
可以說,張鳳秀急躁的手段,把薛林黃三人都得罪了。
進了偏殿,張鳳秀一邊給端妃捶腿,一邊講訴著自己被欺負的事。
“你在舉哀時走神?”端妃語氣森冷問道。
本來張鳳秀是訴苦,哪知端妃會是這種反應。
知道事情搞砸了,張鳳秀連忙來到端妃面前跪下,極為惶恐叩頭道:“臣妾有罪!”
在端妃面前,她不敢耍一點兒心眼兒。
張鳳秀想在喪儀上搞事,確實讓端妃怒火大熾。
情感上,端妃不想亡夫葬禮出岔子,而理智上來說,張鳳秀這樣做同樣很愚蠢。
一但鬧出事端,黃蓉蓉是否受懲罰兩說,但張鳳秀一定不會有好下場。
經過這些天的相處,端妃已經重新了解了自己兒子,即便是她做事也得顧忌趙延洵的態(tài)度。
想到張鳳秀愚蠢如廝,不僅讓端妃審視,她是否還有栽培這丫頭的必要。
而在這沉默中,才是張鳳秀最恐懼的時,她知道自己的命運正漂浮不定。
“滾出去!”
端妃吐出了這三個字,讓張鳳秀如遭重擊,以至于讓她失魂落魄起來。
端妃的話就是懿旨,眼見張鳳秀沒有反應,立刻便有宮女上前,直接把她架了出去。
見張鳳秀被遣出,而且看起來魂不守舍,殿內眾妃嬪不由竊竊私語。
“肅靜!”
薛寶筠回頭看向后方,眾人頓時噤若寒蟬。
…………
時間過了兩天,太安帝的梓宮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