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的。
朝堂上不論那個黨派全都點頭稱贊,大呼有理。
看著時機差不多了,朱由校又看向劉一璟。
“劉閣老覺得怎么樣?”
聽到皇上說話,朝堂頓時安靜了下來。紛紛看向劉一璟,不知他會有什么高見。
劉一璟從假寐的狀態中醒過來,知道該自己表態的時候了,干咳一聲,說道。
“陛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若只是單純的勸學,恐難有成效。臣認為,成績優異者可轉職官職,由朝廷發放俸祿,此舉則大善。”
劉一璟剛說完,有心思敏銳者便察覺出了不妙。正想出言反駁,卻聽到朱由校說道。
“好!劉閣老不愧為先帝留給朕的股肱之臣,此乃老成謀國之舉。”
“陛下,不可。”
禮部尚書孫慎行當即站了出來,大聲說道。
“此舉會亂了綱法,若是平常小吏讀了書便可轉職為官,那會讓天下十年寒窗苦讀科舉之士而寒了心的!”
聽到孫慎行所說的話后,朝堂上眾多官員都紛紛站了出來,陳述道理,表示反對。
朱由校故作沉思狀。
方從哲看了看朱由校的模樣,知道該自己表態了,說道。
“陛下,臣亦以為此舉大善。地方小吏因無晉升之機,故欺壓盤剝百姓之舉屢禁不止。若向其敞開為官之門,則吏治清明,百姓安業,大明興盛。”
聽到代表東林和浙,楚,齊三黨的兩個最高領袖都表示了同意,其中一些心懷報國熱血,心系底層百姓的官員出現了動搖。
漸漸的一些表示贊同的聲音開始多了起來。
但是,堅持反對的仍然不少。
隨即,在朝堂上開始爭吵了起來。
贊同一方的觀點正如方從哲所說的那樣,反對一方的觀點卻是站在天下科舉士子的立場。
從兩方爭吵的理論來看。便可以很容易看出那些人是實干派,心系百姓;那些自私自利,只顧自己階級的利益。
從朝堂上爭吵的聲音可以看出來,很顯然,心系百姓的官員還是少數的。
朱由校又看了看一直沒有說話,保持中立的那些人。這些人是首輔方從哲和次輔劉一璟的堅定追隨者。
但即便如此,在這樣的時刻也只是保持了沉默。
實在讓人有些寒心。
基本已經看清楚了朝堂這些官員的真實面目后,朱由校轉頭對著下方的王朝輔說道。
“把贊同的,反對的,保持中立的都記下來,其中那一個人秉持了什么觀點,都要仔仔細細的記下來!”
常常和跟在朱由校身邊的王朝輔知道,陛下現在心情不高興了。所以沒有猶豫,趕忙答應下來。
咳咳。
朱由校干咳兩聲,在糾察紀律的官員呵斥下,朝堂安靜了下來。
眾人都知道陛下要講話了,全部寧耳傾聽,不知這位年輕的陛下會怎么選擇。
朱由校看著滿堂的文武大臣,心里暗暗慶幸,幸虧自己之前提前壓服了內閣,不然的話,如果內閣也站在自己對立面,現在朝堂上可以有兩種聲音的局面根本不可能出現。
“眾愛卿所言皆言之有理。不如這樣吧,地方吏員可實行考成法,按是否有無欺壓百姓,做出多少政績評為差,中,良,優四等。差則直接罷黜,中則留待觀察,若三年皆為中者亦罷黜,良和優則直接錄取,可來所建之新學院讀書。”
“學院以積分制,成績為良的吏員入學前為零分,優者入學前可為兩分。最終滿十分者,則可畢業,若是兩年還沒有積滿十分者,則返回原籍。畢業后分配地方或六部觀政實習,實習政績亦可分為差,中,良,優四等。最終按實習政績評分授予官職大小。”
“眾為愛卿以為如何